这两天市场经历调整后,我与众多市场机构人士展开了深度交流,大家聚焦的内容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从市场共识来看,大家一致觉得行情仍在延续。毕竟市场成交量动辄就能达到3万亿,这般宏大的行情,加上指数创出10年新高,市场热度依旧高涨,各种利好故事也还有继续演绎的空间。而且,我持续讲了一年多的“AI科技变革”引领牛市的观点,如今也获得了大家的普遍认可。基于这两个关键因素,大家都坚信行情不会就此戛然而止,更不会重新陷入暴跌,至少上涨趋势不会被完全逆转。大家普遍认为市场后续还会有一番“波澜”,存在继续向上冲击4000点的可能性,我也非常认同这种判断。
不过,大家也意识到有几个颇为棘手的问题亟待关注。
其一,本轮“牛市”上涨,国家队在3000点时的护盘行为可以说是重要根基。然而,当指数来到3888点之后,国家队的态度变得让人难以捉摸。尤其是昨天市场大幅下跌时,银行股也跟着大幅下挫,这让包括我在内的所有人都感到十分诧异。正常来说,昨天国家队理应出手护盘,可实际却没有。这不禁让人产生疑问:是不是国家队到了这个点位就不想再护盘了?亦或是认为指数涨到3800点已经过高了?目前这个问题没有明确答案,但大家心中已经开始滋生怀疑。毕竟大家一直觉得股市能稳步上涨,关键在于有国家队托底,让大家觉得股市不会轻易下跌。倘若这个托底因素不复存在,那么市场上涨的底层逻辑就会出现问题。当然,就目前而言,这仅仅是个问号,针对昨天银行股不涨反跌的情况,主流机构都持有疑虑,后续或许需要通过数据跟踪来寻找答案。
其二,科技股的表现确实可圈可点,不过当前科技股存在集中抱团在几家公司的现象。这种集中抱团并非毫无缘由,而是因为大家普遍认为这几家公司在未来两三年的业绩最为稳定可靠。但是,这种极致的抱团现象必然会潜藏风险,参与其中的人都清楚,迟早会出现“变节者”。可是,如果不选择这几家公司,转而投资其他公司,又会面临估值偏高、业绩不确定性大的问题,究竟该如何抉择,着实是个令人头疼的难题。大家深知行情虽然存在,但绝不能盲目投资。很多人常挂在嘴边的“牛市来了不看基本面”,这种观点其实是错误的。之所以会抱团这几家公司,正是因为大家看重它们的业绩有支撑。实际上,从来就不存在牛市来了就可以不看基本面、随意乱炒的情况,否则最终必然会以惨败收场。对于机构投资而言,必须要有战略性的规划,仓位的配置和投资方向的选择,还是要以业绩是否有支撑为重要依据。当然,我们的团队也正在深入研究这个问题,并计划通过明天晚上的周直播课以及下周二的月度直播课,努力为大家挖掘出那些业绩有支撑、相对估值又不高的优质品种。这是当前面临的第二个较大的困惑。
其三,行情发展至今,真正意义上的新增散户数量并没有达到预期,不像“924”“926”时期那样,人们疯狂涌入股市抢购股票。此次新股民入场以及老股民加仓的情况虽然有,但远远没有达到疯狂的程度。尽管行情看上去一片火热,指数创出10年新高,轻松突破去年高点,“牛市”氛围已然浓厚,比如寒武纪的股价已经超过了茅台,各种股市故事层出不穷,但大家进场的热情却不高。尤其是公募基金的销售情况,往年在这样的市场氛围下,常常会出现百亿公募基金一天就售罄的火爆场景,可今年公募基金的销售却相当冷清,虽然有一定增长,但远远没有达到爆发式增长的程度。所以,不禁让人想问,场外资金究竟是如何看待当前行情的呢?如果没有场外资金的持续注入和推动,这样的行情还能够持续下去吗?这也是一个亟待解答的疑问。我把机构正在热议但尚未得出完全结论的这些问题分享给大家,核心就是大家都觉得行情还没有结束,但对于刚才提到的这三个问题,目前大家都感到困惑不已,难以找到答案。
我们先把这些问题抛出来,后续关于解决方法的思考会在会员内部进行讲解。大家都认为行情还有继续向上突破的可能,还会有新的变化,但这三个问题究竟该如何解决,确实让人一头雾水。这既是我的疑问,也是机构的困惑,我向他们请教,他们也表示还没有琢磨透彻,总之就是有一种“非典型牛市”的独特感觉。我们会努力在会员内部为大家提供相应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