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89年,唐朝宰相魏玄同被酷吏周兴诬陷,武则天大发雷霆,勒令他在家中自尽,房济素与他交好,给他出了一个可以保命的主意,魏玄同听完,坚决不同意,几日后,魏玄同自尽于家中。 在唐朝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一位位高权重的宰相被小人诬陷,女皇震怒下令赐死,好友给他支招说能保命,他听后却一口回绝,没几天就自尽了,这里面藏着啥秘密,能不能翻盘的机会就这么白白错过? 唐高宗去世后,武太后垂帘听政,从684年开始就把军国大事抓在手里。为了稳固局面,她推行一套鼓励检举揭发的政策。那时候,洛阳城里一群飞骑在酒馆喝酒,有人发牢骚说支持太后没啥额外好处,不如拥护被废的李显。这话传到武太后耳朵里,她下令抓人,发牢骚的斩首,同桌的因没上报绞杀,上报的升五品官。从这起,检举揭发成风,武太后定规矩:地方官不能审问检举人,得给马匹、五品待遇饮食,护送到京城。检举对路就能跳级升官,不实也没罚。 这政策开头确实震住了一些有异心的人,可没多久就乱套了。不少无赖钻空子,像侯思止,本是个不识字的懒汉,当家奴干活,靠捏造刺史反叛就升官了。还有来俊臣,爹是赌徒,他自己也游手好闲,进过牢,听说检举有好处,就在牢里嚷着要上报,没人敢拦。这些人成了急先锋,制造冤案。 连有手艺的人也卷进来。鱼保家本是兵器专家,第三年转行设计铜匦,就是个意见箱,武太后满意,赏了大笔钱,放朝堂上震慑官员。可没多久,铜匦里就有信检举鱼保家给叛军造兵器,他被交给酷吏索元礼,那家伙发明刑具残忍,鱼保家知道辩不清,干脆求死。发明者死在自己发明上,这事听着多讽刺。 检举风气一乱,高官也逃不掉。周兴就是典型酷吏,早年当河阳县令,唐高宗想提拔他,但听说他不是清流,就没成。周兴不知情,等任命,魏玄同告诉他可以回去了,周兴从此恨上他。周兴精于罗织罪名,靠检举上位。 689年,周兴报复,在武太后面前说魏玄同私下议论太后年事已高,不如维护李氏江山。武太后没核实,就下令魏玄同在家自尽。监刑御史房济素是魏玄同好友,劝他说,你何不声称有密事上报,争取见太后自证清白。魏玄同回道,被人杀和自己死有啥区别,我绝不干检举别人这事。几天后,他自尽了,时年七十三。 这事发生在永昌元年九月十五日,魏玄同一辈子清白,当过吏部侍郎、同平章事,推动官员改革,得罪周兴。整个时代,检举成灾,普通人高官都可能被陷害。 690年,武太后正式称帝,建立周朝,坐稳位子后,她调整政策,废掉检举规定,清除部分酷吏,像周兴后来被来俊臣诬陷,死在狱里。这变化缓和了民怨,显示出执政智慧。 回顾这段历史,大家都知道,唐朝那时候权力斗争激烈,小人得势,正直官员遭殃。魏玄同宁死不检举,守住了底线,这在乱世里挺难得。周兴这类人靠害人上位,最后自食恶果。话说回来,这提醒我们今天,维护社会公正多重要,得靠法治管好干部队伍,避免冤案。
豪格就是自己玩砸了!皇太极死时有四大亲王,礼亲王代善压根无意皇位,郑亲王济尔哈朗
【2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