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印度政府突然宣布,2025/26年度起全面取消用甘蔗生产乙醇的

康安说历史 2025-09-02 14:32:28

9 月 1 日,印度政府突然宣布,2025/26 年度起全面取消用甘蔗生产乙醇的数量限制,同时首次允许甘蔗汁糖浆和糖蜜进入燃料乙醇赛道。一句话,印度把 “糖做酒” 的大门彻底推开。消息很短,意味很长。 莫迪政府这记 “神操作” 来得猝不及防。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是想把甘蔗变成 “液体黄金”,靠 “糖变油” 打破能源困局。 要知道,印度 85% 的石油都得从国外买,能源命脉几乎捏在别人手里。2025 年虽然原油进口量有所下滑,但对外依存度还是高得吓人,这让政府坐不住了。 这个政策背后,藏着莫迪的小心思。他早就放话要在 2025 年实现 20% 的乙醇掺混率,比原定计划提前了整整 5 年。这不仅是为了兑现选举承诺讨好农民,更是想借着 “印度制造” 的东风,在能源领域搞出点动静。 现在把甘蔗汁糖浆和糖蜜都纳入燃料乙醇赛道,就是想让乙醇产量原地起飞,好让加油站里的汽油都带上点 “甘蔗味”。 可理想很丰满,现实却骨感得很。印度现在的乙醇掺混率刚到 10%,要实现 20% 的目标,产量得在现有基础上翻三倍还多。 目前全国 1380 亿升的乙醇产能看着不少,但其中 875 亿升靠糖蜜,505 亿升来自粮食,要满足 1016 亿升的需求缺口不小。这就意味着,原本用来制糖的甘蔗,得有一大部分改道去酿乙醇。 甘蔗种植户们倒是乐开了花。卡纳塔克邦的农民已经在盘算着扩大种植面积,毕竟乙醇工厂给的收购价比糖厂高不少。但他们没算到的是,这背后要付出多大的水资源代价。 甘蔗本就是 “喝水大户”,而班加罗尔一半的水井都已经干涸,每天供水缺口高达 5 亿升。有专家估算,每生产 1 升乙醇就要消耗 300 升地下水,这简直是在 “以水换能”。 更麻烦的是,甘蔗就那么多,分给乙醇多了,制糖的原料就少了。印度本来是糖出口大国,2024/25 榨季还批准了 100 万吨的出口配额。可现在乙醇工厂来抢原料,国际糖价已经开始蠢蠢欲动。那些靠进口印度糖的国家,怕是要准备好钱包了。 这波操作把印度自己也架到了火上。政府一边喊着要减少石油进口,一边又因为欧盟制裁,不得不从中东高价买油。想靠乙醇省钱,却可能因为糖价上涨引发国内通胀。 更讽刺的是,印度还在 WTO 因为农业补贴问题被人告,现在又搞乙醇补贴,这不是给自己找不痛快吗? 看看人家巴西,2023/24 榨季甘蔗产量创下 6.54 亿吨的纪录,蔗糖和乙醇产量双丰收。人家能玩得转,是因为有成熟的产业链和充足的水资源。 印度想学巴西,却忘了自己连班加罗尔的居民用水都保证不了,还要硬撑着扩大甘蔗种植,这不是本末倒置吗? 莫迪政府嘴上说要发展纤维素乙醇等环保技术,实际却还在靠甘蔗这种高耗水作物撑场面。所谓的 “陈化粮制乙醇” 更是笑话,7.8 万吨陈化大米产的乙醇,连 2025 年需求的零头都不够。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怕是撑不了多久。 最让人看不懂的是,印度一边从亚投行拿贷款搞基建,一边又把钱砸到能源项目上。就像班加罗尔的 IT 精英们因为缺水纷纷跑路,而政府却还在鼓励耗水的甘蔗种植。这种只顾眼前利益的政策,最终只会让普通民众买单。 现在印度的甘蔗地里,插满了能源独立的梦想。但梦想能不能实现,还是个未知数。毕竟靠透支水资源和牺牲糖产业换来的乙醇,终究是无源之水。 莫迪的能源算盘打得噼啪响,可农民的账本、地球的水表,都在默默记录着这笔不划算的买卖。这场 “糖变油” 的豪赌,最终会让印度尝到甜头,还是吞下苦果,恐怕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了。

0 阅读:190
康安说历史

康安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