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前总统、国家安全委员会副主席梅德韦杰夫8月31日发文说:“德国总理默茨和法国总统马克龙这对异卵双胞胎是罕见的怪胎。” 这年头,国际政坛的“嘴仗”打得精彩,梅德韦杰夫突然扔出这么一句,直接把德法两位领导人送上了热搜。 要知道,这位俄罗斯安全会议副主席平时骂西方从不拐弯抹角,但用生物学比喻开涮欧洲核心领导人,还是头一遭,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火药味? 梅德韦杰夫可不是随便找个词骂街,仔细看时间线,恰逢欧盟商讨对俄新一轮制裁的之际,他的发言核心逻辑很明确:德法作为欧盟“双引擎”,在制裁俄罗斯的问题上步调一致,但俄方眼里,这种“一致”不过是“盲目追随美国”的另一种表现。 比如,法国马克龙年初还喊过“欧洲战略自主”,转头却跟着德国默茨加码对俄能源禁运;德国一边抱怨制裁反噬经济,一边又批准向乌克兰输送“豹2”坦克。 这种“精神分裂式”操作,被梅德韦杰夫精准吐槽为“异卵双胞胎”,基因相似,但表现各异,最后还一起掉坑里。 但问题来了,为什么俄方突然对德法火力全开? 答案藏在特朗普的“影子政策”里,自从这位美国前总统今年重回白宫,欧洲的处境就变得尴尬。 特朗普对俄乌冲突的“交易思维”早已不是秘密,7月他刚给俄罗斯下过“50天和平通牒”,转头又缩到10天,还威胁加征100%关税。 更绝的是,他8月初突然宣布要往“敏感区域”部署核潜艇,理由是“回应梅德韦杰夫的核威胁”。 这一连串操作下来,欧洲发现自己被架在火上烤:跟着美国制裁俄罗斯,经济先崩;不跟,又被特朗普骂“忘恩负义”,德法这对“难兄难弟”的纠结,恰好成了俄罗斯眼中的“怪胎标本”。 不过,梅德韦杰夫的“毒舌”可不只是为了解气,他这番话其实戳中了欧洲的致命伤,战略话语权的流失。 举个例子:今年3月,梅德韦杰夫曾比喻俄美谈判像“餐厅里只有两位顾客,乌克兰和欧洲只是菜单上的菜”。 当时很多人觉得是玩笑,但现在回头看,欧洲确实越来越像“旁观者”,美国拉着印度搞石油限价,印度反手就狂买俄油;中国在中东斡旋沙伊和解,欧洲却连自家能源危机都搞不定。 马克龙和默茨的“左右横跳”,本质上是被迫在“美国意志”和“欧洲利益”之间找平衡,结果两头不讨好。 这场“怪胎论”风波的影响可能比想象中更远,首先,它暴露了西方阵营的“塑料团结”,美国要的是彻底削弱俄罗斯,欧洲却想避免“核战争”和“经济自杀”。 其次,俄罗斯显然在玩“分化战术”:用尖锐言论刺激欧洲内部矛盾,比如德国极右翼已开始借能源问题攻击默茨,法国农民抗议马克龙对俄政策太软。 更微妙的是,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正在给俄欧关系埋雷:他一边逼欧洲军援乌克兰,一边又对欧盟钢铝加税,搞得德法里外不是人。 最后说句扎心的:国际政治有时候真像一场“相亲节目”,梅德韦杰夫当“毒舌评委”,德法当“被迫牵手的嘉宾”,特朗普则是那个随时改规则的“主持人”。 至于观众,大概是吃着“基辅炸鸡”、看着核潜艇热搜的全球网友,不过玩笑归玩笑,这场“怪胎”争议的真正启示或许是:当大国博弈变成“谁嗓门大谁赢”的擂台时,小国和地区组织的命运,可能真的只是菜单上的一道菜。
主持人问俄罗斯外长:“俄方作出的唯一让步,就是不再入侵乌克兰的其他的领土吗?”俄
【170评论】【9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