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1944年,国军与日军对阵,远远地就看见日军朝国军阵地杀来,团长命令炮手

韫晓生 2025-09-01 18:38:24

[微风]1944年,国军与日军对阵,远远地就看见日军朝国军阵地杀来,团长命令炮手林竞远开火,没想到林竞却抗命了。然而,直到战斗结束,大家这才发现他的厉害之处。   (信源:共产党员网——林竞远:有勇有谋 用大炮痛击日军)   1944 年桂北的野姜花丛里,林竞远的手死死按住炮闩。   "放!" 团长的吼声震得观测哨的木板直颤,日军坦克的履带已经碾过第一道铁丝网,烟尘里的太阳红得像血。可这个黄埔毕业的年轻炮手,就是不肯拉动引信绳。   身后的手枪顶得更紧了。"再不动手,我先崩了你!" 老兵们都捏着汗 —— 这 "学堂相公" 怕是吓傻了,没看见战车炮塔已经转向我方阵地?   林竞远突然扯开嗓子喊:"看天上!"   一群灰椋鸟 "呼啦啦" 从东南松林飞起来,翅膀拍打的声音盖过了坦克的轰鸣。他把红铅笔狠狠戳在地图上:"鬼子主力在这儿!前面是诱兵!"   话音刚落,五辆坦克从杨树林里钻出来,炮口闪着冷光。   "放!" 这次林竞远自己拽动了绳子。   三七战防炮的炮弹像长了眼睛,第一发就钻进领头坦克的主动轮。钢铁怪兽 "哐当" 停下,后面的车顿时堵成一团。   紧接着,第二轮炮弹砸进日军车队,河湾里炸开五朵黑烟,樱花徽章的碎片混着燃烧的机油飘在空中。   打扫战场时,老兵张德明捡回块坦克残骸,上面有个圆圆的弹孔。   "这位置绝了,是战车最薄的地方!" 林竞远摸着弹痕笑,从兜里掏出本磨破的笔记本,里面画满了战车简图,每个薄弱部位都标着红圈。   谁也没想到,这个总捧着书本的年轻军官,早把日军战车的构造摸得门儿清。   三个月前他刚到部队时,老兵们都笑他 "细皮嫩肉打不了仗"。直到有次暴雨,别人都躲在掩体里,他却跪在泥地里用油布包光学镜片,说 "仪器受潮就测不准距离"。   后来大家才知道,他连续七十二小时没合眼,画出了二十公里的等高线图,连哪块石头后面能藏人都标得清清楚楚。   这次抗命,其实早有预谋。   前一晚林竞远查哨,发现草丛里的青虫都往西北爬 ——"坦克压过的地方,虫子会往反方向跑"。   他蹲在河边数了半夜,算出日军的真实兵力是佯攻部队的五倍。要是按团长的命令开炮,正中鬼子的圈套。   战斗结束后,团长把那把手枪塞给林竞远:"这枪该给你。" 他摸着满是弹孔的战车残骸,突然明白为啥这 "学堂相公" 总盯着鸟飞、虫爬 —— 战场上的草木鸟兽,都是会说话的情报员。   这里有个冷知识:抗战时很多老兵能靠自然现象判断敌情。比如鸟群突然起飞,可能是部队在树林里隐蔽;青蛙突然不叫,说不定是装甲部队在附近行进。   林竞远把这些土办法和军校学的测绘知识结合,硬是在没雷达的年代,练出了 "顺风耳" 和 "千里眼"。   后来在沅陵整训,林竞远又出了个怪招。他让士兵扎了五十个稻草人,每个草人胳膊上挂着铁片,风一吹就转。日军侦察机来的时候,看到满地转动的 "人影",还以为是大部队在集结,愣是不敢低空轰炸。   炊事班长笑着说:"这比重庆运来的测音器还管用!"   战场上的英雄,不一定都是扛着大刀往前冲的。像林竞远这样,能在枪林弹雨中保持冷静,从鸟飞虫爬里看出破绽,用智慧躲过陷阱的人,同样值得铭记。   他们告诉我们:真正的勇敢,不是鲁莽,是关键时刻能沉住气,用脑子打赢仗。   你们家里有抗战老兵的故事吗?评论区聊聊,让这些智慧和勇气,一直传下去。

0 阅读:146

猜你喜欢

韫晓生

韫晓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