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菲律宾总统宣布了9月1日起, 该国所有大米进口按下60天暂停键。

铁血坚定 2025-09-01 02:47:17

就在刚刚, 菲律宾总统宣布了9月1日起, 该国所有大米进口按下60天暂停键。 农民现在是“越多种越亏”。上半年稻米产了908万吨,全年预计能到2046万吨,可1公斤稻谷才赚8比索(约1块钱),成本却要12-14比索,卖一斤亏一斤。超市里大米倒卖40比索/公斤,全被中间商赚走了,农民白忙活。 看到这条新闻,咱们不禁得问,菲律宾的农民究竟是怎么了?明明有产量,为什么却总是亏损?而且,大米这东西,不仅是菲律宾的主食,也是世界许多地方都离不开的粮食。看到农民们这么辛苦,赚不到钱,心里怎么可能不感到惋惜呢? 但仔细一想,这个情况可不是一两天的事了。长期以来,菲律宾的大米种植面临的困难,几乎每年都在加重。一方面是天气、自然灾害等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却是市场不公平的竞争,甚至可以说,是“市场暴利”的压榨。 大米价格这么低,却能在超市里卖到这么贵,这其中的差价差得实在让人震惊。谁赚走了这笔差价呢?肯定不是农民,而是那些处于流通环节的中间商。农民辛辛苦苦种地,结果一颗粒米的价格被推高,最终收益却始终没能到他们手中。这种不合理的价格体系,已经严重影响到农民的生存和生产动力。 另外,菲律宾政府暂停大米进口的举措,看似是为了保护国内农业,但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会适得其反。暂停进口的结果是,市场上可供选择的米量减少,价格可能会进一步上涨。而这些上涨的价格,会加重普通消费者的负担,甚至可能带来社会不稳定因素。而对于农民来说,虽然有了暂时的市场保护,但如果内部结构不做根本的改革,农民的困境仍然难以根本解决。 可以说,菲律宾的农业问题并非仅仅是“缺米”或者“供给不足”,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如何让米价合理化,如何保证农民的利益得到应有的保障”。政府的政策是必不可少的,但单纯的暂停进口政策,并不能解决农业的深层次问题。真正的问题出在市场机制、流通环节以及农民的生产成本上。 当一公斤稻谷只能赚8比索,而成本高达12比索时,农民自然会感到困惑和无奈。种田是个技术活,需要投资、耐心和时间,而这些投入不仅没有回报,反而被市场机制给“吞噬”了。这样的状况,显然并不符合一个正常的农业经济体的运行规则。 那么,怎么办呢?除了政府应该加强对农业补贴政策的支持外,还需要对中间商的利润链条进行监管。只有让整个大米产业链更加透明、公平,才能有效减少农民和消费者之间的矛盾。此外,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生产效率,发展现代化农业,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业产值过低的问题。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菲律宾断粮危机 菲律宾税调整 菲律宾价格 菲律宾新政 菲律宾新闻 菲律宾风波 菲律宾收入

0 阅读:549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18

用户10xxx18

4
2025-09-01 17:00

汉奸卖国贼?专关心别国?

用户10xxx87

用户10xxx87

1
2025-09-01 11:20

看不懂赚8,成本20什么意思?

北部湾0

北部湾0

1
2025-09-01 03:21

成本12,赚8,即农户卖20,这也亏?

chen xian sheng

chen xian sheng

2025-09-01 07:03

菲律宾大米一粒也别想进入中国市场,你们留着自己吃吧!

猜你喜欢

铁血坚定

铁血坚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