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渣滓洞大屠杀中,盛国玉倒地装死,枪响后,几名特务进来补枪,还用枪托捅了捅她,盛国玉心中十分紧张,却不敢动弹! 主要信源:(中国网文化) 盛国玉作为"11·27"渣滓洞大屠杀的唯一女性幸存者,其经历展现了革命者的坚韧品格。 这位平凡而伟大的女性用她的生命历程,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信仰与坚守。 1926年,盛国玉出生于重庆垫江县一个普通家庭。 1943年,她从垫江师范学校毕业后,如愿以偿地成为了一名小学教师。 在执教期间,她结识了正在重庆求学的进步青年余梓成。 余梓成不仅学识渊博,更有着坚定的革命理想。 在他的影响下,盛国玉逐渐了解了革命道理,开始参与地下工作。 1947年,两人结为革命伴侣,共同投身于革命事业。 而好景不长,1948年,这对革命伴侣不幸同时被捕,被关押进戒备森严的渣滓洞集中营。 渣滓洞集中营位于重庆歌乐山麓,这里三面环山,地势险要,是国民党军统局关押政治犯的秘密监狱。 监狱环境极其恶劣,牢房阴暗潮湿,蚊虫滋生。 被关押在这里的革命志士不仅要忍受非人的待遇,还要时刻面临死亡的威胁。 据档案记载,这里最多时关押过三百多人,但生还者寥寥无几。 在阴暗潮湿的牢房里,盛国玉见证了革命志士的顽强斗争。 她特别难忘的是与江竹筠(江姐)同囚一室的经历。 江姐被捕后遭受了惨无人道的酷刑,竹签钉指的痛苦常人难以想象。 盛国玉后来回忆说:"江姐的双手被折磨得不成样子,每次上床都要用腕力艰难地支撑。" 但即便在这样的境遇下,江姐仍然保持着昂扬的斗志,经常鼓励难友们:"革命者就该有钢铁意志!我们要坚持到胜利的那一天!" 这种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深深震撼着盛国玉,也坚定了她的革命信念。 1949年11月,随着解放军逼近重庆,国民党反动派开始疯狂屠杀在押政治犯。 11月27日,这个被历史铭记的日子,成为了渣滓洞在押人员的生死劫。 当晚,特务们以"转移"为名,将囚犯集中到楼下牢房。 突然,机枪声大作,罪恶的子弹射向手无寸铁的革命者。 在这场生死考验中,盛国玉展现了惊人的机智和勇气。 当机枪扫射声响起时,她迅速卧倒装死。 特务进入牢房补枪时,枪托重击在她的腰部,她强忍剧痛保持静止。 随后集中营燃起大火,她趁混乱爬出牢房,机智地躲进男厕粪坑中。 在令人窒息的恶劣环境中,她浸泡在污秽物里长达数小时,直到被附近兵工厂的职工冒险救出。 在这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中,渣滓洞近两百名在押人员仅有15人幸存,而盛国玉是其中唯一的女性幸存者。 重庆解放后,盛国玉立即投身新中国的建设工作。 她先后在垫江县群众委员会、日杂公司任职,兢兢业业地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虽然经历了九死一生的考验,但她从未向组织提出过任何特殊要求,始终保持着革命者的本色。 1982年离休后,她仍然致力于革命传统教育,不断讲述渣滓洞的斗争历史,让更多人了解那段峥嵘岁月。 特别令人感动的是,虽然很早就参加革命工作,但盛国玉一直将入党视为神圣的目标。 1996年,已经70岁高龄的盛国玉终于实现毕生夙愿,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宣誓仪式上,她激动地说:"这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 在革命博物馆的资料中,编号No.0236的档案详细记录着她的口述史料,为历史研究提供了珍贵见证。 盛国玉晚年生活简朴,但始终关心国家发展。 她经常受邀到学校、机关讲述革命故事,用亲身经历教育下一代。 她的讲述生动而真实,让我们熟知的江姐等革命先烈的形象更加丰满、立体。 她说:"我能活下来,就是要让后人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2014年,盛国玉老人安详离世,享年88岁。 作为历史亲历者,她以独特视角留存了那段峥嵘岁月。 如今,每逢11月27日,重庆社会各界都会前往渣滓洞遗址举行纪念活动,花岗岩纪念碑上镌刻着包括盛国玉在内的幸存者姓名。 她用生命书写的传奇,永远铭刻在共和国记忆深处,成为激励后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精神力量。
1937年,吕正操麾下一个营被日军包围,他正要率部营救,谁知军长却发来电报:“这
【2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