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解放军副师长叛逃到台湾,毛主席大怒,命令立即处理这件事,公安部部长罗

浮史如生 2025-08-29 20:30:35

1957年,解放军副师长叛逃到台湾,毛主席大怒,命令立即处理这件事,公安部部长罗瑞卿想了想,决定让蒋介石帮咱们杀了这个叛徒! 张清荣1920年出生在河北保定一个普通家庭,那时候国家正乱,日本侵略让很多人家破人亡。他1938年18岁加入八路军,在河北平原上打游击,参与突袭敌军阵地,逐步从士兵升到小指挥员。抗日胜利后,他转战解放战争,指挥部队在华北设伏,缴获国民党武器,立下战功。1950年,他当上团长,带队去朝鲜作战,在上甘岭阵地上指挥高炮,腿部受伤还坚持指挥,确保阵地稳固。战后他获得表彰,1954年升炮兵师副师长,1955年授中校军衔。但他觉得这军衔低了,对安排不满,心态开始出问题。 探亲回河北老家时,张清荣看到统购统销政策执行,农民交粮有压力,他跟当地地痞流氓混在一起,公开反对政策,向地方领导施压。县长上报部队,他被批评处分,还得公开道歉。这事让他积怨更深。在炮校进修期间,他又因作风问题多次违规,违反纪律,被上级记录处分。这些接连打击,让他越来越疏远组织,私下开始收听台湾广播,广播里许诺叛逃有黄金和美女奖励。他记录内容,准备文件,包括福建团以上部队番号、驻地和高炮位置,塞进包里作为投靠资本。 1957年8月,张清荣调到福州军区高炮63师副师长,负责沿海防空。那年他38岁,本该是事业高峰,却带着不满情绪上任。12月17日凌晨,他以检查海防为名,从漳州溜出,坐上预先联系的渔船,带走福建前线完整防御计划,包括阵地坐标和部队调动细节。部队发现后劝阻,他不听,继续驶向金门。消息上报,毛主席大怒,命令公安部立即处理。部队连夜调整阵地,避免情报泄露造成损失。 罗瑞卿接到指示,分析直接追捕或暗杀风险大,容易暴露更多秘密。他决定用离间计,利用台湾对叛逃者疑心重的特点,向那边投放假情报。情报伪造张清荣双重身份,称他是大陆派去潜伏的,任务是收集台湾炮兵部署和联络方式。投放通过被俘国民党特务渠道,确保落入台湾情报部门手里。台湾收到后反复核查,疑心渐起。张清荣刚到时还被热情接待,但他讲述大陆部队配置的话语,加深了对方的怀疑。调查报告堆积,他的行动被限制,他辩解却没用。 罗瑞卿的计策逐步生效,台湾内部把张清荣视为潜在威胁。他初到金门后,台湾当局安排专车送往台北,蒋介石亲自接见,兑现广播承诺,奖励500两黄金,让他触摸金条,还安排美女陪伴,实际带有监视意味。授予炮兵上校军衔,他改名张春生,短暂享受待遇,在媒体上发表文章,夸赞台湾富裕,建议走和平之路建设中国,用经济差距打击大陆,再伺机反攻。这些言论让蒋介石更起疑虑,加上假情报影响,台湾认定他是诈降间谍。 在台湾初期,张清荣过上奢靡日子,出入娱乐场所,批评大陆政策。媒体报道他叛逃经历,他面对采访大谈投诚理由。但情报部门加强监视,记录通话和信件,他写给旧识的信被截获分析。1958年,台湾当局内部确认他是间谍,士兵突袭住所,将他押走审讯,出示假情报文件,他否认无效。10月,蒋介石批准枪决,他被带到刑场结束生命,年仅39岁。这事证明,自作孽不可活,背叛者难有好下场。 张清荣的叛逃让大陆损失情报,但罗瑞卿的反间计成功借刀杀人,避免直接行动风险。台湾枪决他后,内部更警惕类似事件。这段历史提醒大家,忠诚是军人的底线,贪图享乐只会自毁前程。两岸对峙中,这样的故事不多,但每次都敲响警钟。

0 阅读:74
浮史如生

浮史如生

以史为鉴,山河岁月,换了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