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赞]“这才是狠人!”8月28日,浙江绍兴,女子坐月子怕留下病根,40天里都没怎么洗头,出了月子直奔理发店,不料理发师用了好多护发素都梳不通,只好又叫2个同事来帮助,最终忙活了1个多小时才成功,女子不好意思表示:其实她洗过头,就是懒得梳头! (信源:国+社区2025年8月28日) 浙江绍兴,一家理发店的灯光下,三位发型师围着一位年轻妈妈忙碌了整整一下午。她刚出 40 天月子,后脑勺的头发结成了硬邦邦的 “钢丝团”—— 即便期间洗过两次,也只是随便抓两把草草了事。 当她刚来的理发店的时候,着实是将理发店的员工吓了一跳。不是别的就是因为这位年轻妈妈的头发像一个大大的钢丝团。这可让理发师为难了,直接使用了三个理发师才将头发弄开。 最有经验的发型师得像拆解缠乱的毛线团般,用指尖一点点梳理打结处,另外两位同事则分别托着头发两端固定,塑料梳子插进去就像撞上了礁石,半天挪不动分毫。 最后耗掉半瓶护发素,才勉强把这团 “钢丝” 捋顺,年轻妈妈看着掉在地上的碎发,又心疼又无奈:“早知道这样,当初真不该硬扛着不好好洗头。” 这场 “解发大战” 照出传统坐月子观念与现代生活的碰撞。“坐月子不洗头” 的说法在老一辈心中根深蒂固。过去几十年,南北方生活条件简陋,没有稳定热水供应和速干吹风机,产后妈妈身体虚弱,洗头易受风寒,落下头疼感冒、关节酸痛等毛病。 那时 “不洗头” 是为保护产妇健康的实用办法,是特定时代的生存智慧。像外婆念叨坐月子不敢开窗怕 “风邪” ,这些规矩本质是对产后女性的关怀,只是被时间披上教条外衣。 如今生活不同,家家户户有 24 小时恒温热水器,吹风机、浴霸成标配,保暖措施更周全。科学研究表明,产后妈妈皮肤分泌旺盛,头皮油脂、汗液堆积易滋生细菌,引发毛囊炎或头痛。 妇产科医生建议,产后 3 - 7 天,身体无特殊不适,可用 37℃左右温水洗头,洗完及时吹干避免受凉。而且坚持清洁的妈妈患产后头痛、皮肤炎症的比例要比恪守“不洗头”规矩的妈妈低近 60%。 这体现现代医学对产后身体恢复规律的精准把握,坐月子核心是“休养”而非“禁欲”,清洁卫生是休养重要部分。 在社交平台上,“坐月子该听传统还是信科学”的讨论从未停止。部分网友坚定支持传统,如有人称婆婆按老规矩坐月子,现在身体好,认为老祖宗经验没错。 这类观点多来自受家庭传统影响深的群体,她们更信“亲身经历”,怕打破规矩留“月子病”,觉得忍一时不适换一辈子健康值得。 另一派拥护科学坐月子,有人产后五天洗头,速洗速干没事还更清爽。这些网友多接触过现代育儿知识,更信医学建议,质疑“不洗头、不洗澡”旧规矩,认为用老方法应对新生活是本末倒置。 还有些网友持“折中态度”,认为传统里“多休息、少劳累”合理,但“不能吃水果、不能刷牙”没必要。此观点贴近坐月子本质,既要尊重“休养身体”核心,也要摒弃不合现代生活的糟粕。 如传统说“坐月子要大补”没错,但是也要保证营养均衡,而不是一味的瞎补。传统说“产后要少动”,现代医学认为产后适当下床走动,能促进恶露排出、预防血栓,关键是“动而不劳”。 说到底,传统或科学坐月子,核心都是助产后妈妈更好恢复。盲目遵循“不洗头”“不通风”旧规矩,会给身体带来麻烦;完全否定传统,无视“多休息”“避风寒”建议,也会让身体受损。 网友争论本质是探讨“如何更好关爱产后妈妈”,有人从经验出发,有人从科学出发,都蕴含着对健康的期待。 或许,最好的坐月子方式并非非此即彼,而是在传统与科学间找平衡。既要像老辈一样好好休息、注意保暖,也要按科学建议保持清洁、均衡饮食;既听外婆讲过去经验,也听医生说现代方法。 毕竟,产后妈妈舒服、健康才重要,“能不能洗头”“要不要忌口”只是达成此目标的手段。就像绍兴那家理发店,最后捋顺的不只是头发,或许还有年轻妈妈对坐月子的认知 —— 不必被规矩束缚,也不必盲目跟风,适合自己的才最好。
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浙江嘉兴,外卖骑手送错餐,第一时间返回,发现自己被投诉
【1830评论】【44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