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幕后黑手是印度!美国反华先锋将功赎罪,要让印度掉层皮。这下真看不懂了,纳瓦罗居然不骂中国了,转头就把矛头怼向了印度,还说“莫迪的战争”?背后到底藏了什么大局? 就在上周五,美国白宫前首席贸易顾问纳瓦罗在彭博电视台《权力平衡》节目上一开口,全场哗然。 他不再重复那些对华的老调,而是罕见地将俄乌冲突的责任,直接甩到了印度头上。 “这不是普京的战争,是莫迪的战争!” 在场嘉宾一度沉默了三秒,仿佛还没从这句重磅话中回过神来。 纳瓦罗的逻辑不难看懂。 他说,美国纳税人如今为乌克兰战争买单,是因为印度变相资助了俄罗斯。 自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印度大规模购买打折的俄罗斯原油。 不仅替普京稳住了财政,还让俄罗斯能源在全球市场有了渠道。 纳瓦罗甚至直言,这样的行为让美国消费者、企业和工人“背了锅”,而印度却“自得其乐”。 这可不是一句空话,美国的动作已经说明了一切。 就在纳瓦罗发言后的第二天,8月27日,美国政府正式宣布对印度55%的对美出口商品征收高达50%的关税。 其中25%明确针对印度持续购买俄罗斯原油。 财政部长贝森特甚至在白宫简报会上公开批评印度“吊着美国”,白宫新闻秘书莱维特也罕见发难: “印度不长记性,继续当俄油的搬运工。” 三位高官同时发声,已经不是舆论试探,而是一次有组织、有计划、有方向的倾斜。 更关键的是,这些发声来自于一度最强硬的反华阵营。 纳瓦罗在特朗普时期是对华关税的主设计者,如今却对中国只字未提,而是突然换了目标,这不能不令人深思。 美国这是要换敌人了吗? 显然不是。美国如今对华强硬政策已经走到了瓶颈。 过去一年间,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导致本国通胀高企,供应链吃紧,反而逼得拜登政府不得不悄悄松绑: 12项对华制裁被取消,一部分关税被下调。 而在这种“骑虎难下”的局面下,印太战略的“关键盟友”印度,成了最容易下手的对象。 而且,印度的确给了美国一个完美的理由。 数据显示,自2022年以来,印度因购买俄罗斯石油节省了至少170亿美元的能源开支。 而这些石油的利润被俄罗斯用来购买无人机、导弹和炮弹。 就在昨天,俄罗斯对乌克兰首都基辅发动了今年以来最大规模的袭击: 598架无人机、31枚导弹,21人死亡。 乌克兰外交部第一时间发出呼吁:“请制裁俄罗斯的能源盟友。” 不用猜,这句话就是冲着印度来的。 可印度并不打算退缩。 印度外交部很快回应称,对美方的加税决定表示“极其遗憾”,并重申“将坚定捍卫国家利益”。 这个表态虽然温和,但背后的态度已经很明确:不选边站队,不接受胁迫。 从战略层面看,印度的算盘打得很清楚。 一方面,它要靠俄罗斯维持军备,印度现在的主战装备有六成来自俄罗斯。 另一方面,它又离不开美国市场和技术,在“印太战略”中也不能缺位。 这种平衡术,印度玩得炉火纯青。 但这一次,美国似乎不打算再给印度时间。 370亿美元的潜在出口损失,将让印度本财年出口总额下滑40%。 在莫迪政府的经济增长目标刚刚上调的背景下,这一冲击可能直接影响到印度国内的就业和通胀。 白宫的算盘很简单:要你选边站队,就得让你先疼一疼。 而纳瓦罗的突然“反水”,更像是一种信号的释放。 作为过去的反华先锋,纳瓦罗突然放弃攻击中国。 而转而用“莫迪的战争”这个极具煽动性的标签去引爆舆论,显然不是个人选择。 他的角色变了,从前是“打击中国的指挥官”,如今成了“拯救美帝的替罪羊猎手”。 他的讲话,像是为拜登政府政策转向铺路,也像是为自己过去的失败找一个补偿。 更讽刺的是,过去几年,美国一直把印度当作牵制中国的关键支点。 现在这个支点反过来成了“背叛者”,成了“资助战争的帮凶”,成了“让美国纳税人买单”的罪魁祸首。 这场政策情绪上的剧烈反转,不仅打了美国自己的脸。 也让印度在国际上的形象一夜之间从“民主旗手”成了“战争帮凶”。 但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印度不会轻易低头。它的战略自主是一种根深蒂固的国家信仰。 莫迪访问乌克兰与俄罗斯,拜登与莫迪的通话,以及印度在多边组织中保持的“中立投票”。 都说明印度不是不合作,它只是不想被逼着站队。 而这正是美国最难接受的地方。 在美俄博弈的棋局中,美国希望印度能像欧洲那样“自动对齐”,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左右逢源”。 可印度的问题在于,它既不甘心做棋子,也没能力做棋手。
安理会上,中国让德国出了个大丑,德国终于为屡次反华付出了代价 2025年8月
【43评论】【7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