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秋白慷慨赴死时年仅36岁,建国后毛主席为何说:以后要少纪念他?其实瞿秋白被捕时

掘密探索 2025-08-29 17:42:56

瞿秋白慷慨赴死时年仅36岁,建国后毛主席为何说:以后要少纪念他?其实瞿秋白被捕时,身份还没暴露,敌人审了好几轮都问不出什么,瞿秋白也没交代任何组织信息,   瞿秋白出生在江苏常州一个破落的官宦家庭,1917年考进北京俄文学校,结果一接触马克思主义就“上头”了,直接投身革命。   1922年入党后,他当过《新青年》主编,翻译过《国际歌》(就是那句“英特纳雄耐尔”的中文版),还参与起草了国共合作的宣言,妥妥的“理论大拿”。   1927年,他主持八七会议,喊出“枪杆子里出政权”的口号,带着党从绝境里爬出来,可到了1931年,王明那帮人搞“左”倾路线,瞿秋白因为反对他们瞎指挥,被撤了领导职务,甚至还被整过。   后来他转去搞文化,和鲁迅一起领导左翼作家联盟,结果又被贴上“错误路线代表”的标签——这人生,真是起起落落落落落……   新中国成立后,瞿秋白的历史地位成了争议话题,有人翻旧账,说他当年“左”倾错误害了革命;还有人造谣,说他被捕后叛变了。   1950年,毛主席给《瞿秋白文集》题词,夸他“为人民工作的精神”和“不怕死的气节”,但私下却说“少纪念他”,这操作看着矛盾,其实藏着毛主席的“保护欲”:当时党内对“左”倾错误的清算还没完,要是大张旗鼓纪念瞿秋白,肯定有人借机吵架,影响团结。   毛主席觉得,等过几年,大家冷静了,历史自然会还瞿秋白一个公道,1980年中央调查证明,瞿秋白被捕后根本没叛变,那些“叛徒证据”全是瞎编的,毛主席的“少纪念”,其实是怕有人借机抹黑他。   瞿秋白就义前写了篇《多余的话》,说自己“文人从政”挺矛盾,有时候也挺软弱,这篇自白当时被骂“没出息”,但现在看,反而觉得他真实,敢承认自己不完美,比那些装完美的人强多了!   1985年,中央正式给瞿秋白平反,说他“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2009年,他还入选了“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现在常州有个瞿秋白纪念馆,游客一堆,他的故事通过实物、视频、互动游戏“活”了起来,小孩都能听得津津有味。   毛主席说“少纪念他”,其实是在保护他——怕有人借机吵架,怕烈士名声被糟蹋。   现在咱们纪念他,不是为了喊口号,而是得琢磨:现在生活这么好,咱们还有没有“为大家找光明”的劲头?信息满天飞,咱们能不能像他那样,用脑子想问题,用良心做判断?

0 阅读:1
掘密探索

掘密探索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