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德国舍弗勒集团想用11亿元,收购曾为神舟飞船造过轴承的洛阳轴承,当时洛轴欠债24亿,连工资都发不出,洛阳国资委差点签字,但中国轴承工业协会却坚决反对,因为“洛轴被外资拿走会威胁国家安全。” 德国舍弗勒集团,这家始于1883年的欧洲最大家族工业企业之一,以其卓越的技术创新和深厚的历史底蕴闻名于世。 作为世界第二大轴承制造商,舍弗勒专注于汽车制造、工业制造和航空航天领域,专业生产滚动轴承和直线运动产品,是现代化综合企业的代表。此时,他们将目光投向了中国——洛阳轴承集团有限公司。 洛阳轴承,这个名字在中国工业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其前身洛阳轴承厂,是国家"一五"期间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五年计划在洛阳建设的重点军工单位。 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这里汇集了全国各地及苏联相关的专家,周边更是建了多个苏式小区,成为新中国工业建设的一面旗帜。 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作为中国轴承行业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轴承制造企业之一,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专业生产航空发动机轴承、轨道交通车辆轴承、重大装备专用轴承等高端产品。谁能想到,这家曾为神舟飞船提供关键轴承的企业,却在2006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当时的洛阳轴承集团背负着24亿元的巨额债务,连员工工资都难以按时发放,企业经营举步维艰。就在这时,德国舍弗勒集团抛出了橄榄枝,计划出资11亿元人民币整体收购洛阳轴承集团有限公司,包括其核心子公司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 对于陷入财务困境的洛轴而言,这笔资金无疑是一剂强心针。洛阳市国资委作为监管市出资企业国有资产的职能部门,在权衡利弊后,几乎已经准备签字同意这笔交易。 然而,就在签字前夕,一封来自中国轴承工业协会的强烈反对意见打破了平静。该协会代秘书长郑如辰斩钉截铁地表示:"对于外资整体收购洛轴,我们不赞成!一旦收购成行,势必对国家经济安全造成影响。"这一表态如同一颗重磅炸弹,让原本看似板上钉钉的收购案陷入了僵局。 中国轴承工业协会作为行业权威组织,其理事长周宇、秘书长牛辉等领导深知洛阳轴承的战略意义。洛阳LYC不仅是中国轴承行业的龙头企业,更承担着国家重大装备和航空航天领域的关键零部件生产任务。 一旦被外资控制,不仅可能导致核心技术外流,还可能危及国家产业安全。协会的反对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对国家战略安全的深刻考量。 这场收购风波背后,折射出的是中国企业在全球化浪潮中的两难处境。一方面,外资注入可以帮助企业摆脱困境,引入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另一方面,关键行业的龙头企业被外资控制,可能威胁到国家经济安全。 洛阳轴承的案例,成为中国工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为后来中国企业在对外开放中如何平衡发展与安全提供了宝贵经验。 如今,洛阳市国资委已制定了雄心勃勃的计划,到2025年,洛阳市属国企营收将超过1000亿元。而洛阳LYC轴承作为中国轴承行业的领军企业,也正在经历转型升级,努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 回望2006年的那场收购风波,我们不禁要问: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企业如何在开放与自主之间找到平衡点?这或许是留给每一个中国工业人的永恒课题。 对此,大家怎么看?
泰勒的求婚细节——男方足足筹备了8个月,就为了等珠宝匠打磨一枚独一无二的订婚戒指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