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日尔军政府把法国铀矿、中国油企、澳洲金矿一口气收归国有,不是莽撞,是算准了“穷国也能掀桌子”。 2023年7月,尼日尔军营里的枪声打破了这个西非国家的平静,总统巴祖姆被自己的卫队扣押,军人出身的奇亚尼宣布接管国家事务。外界普遍认为这又是一场非洲式的权力游戏,却没料到这个GDP刚过百亿美元的穷国,敢对盘踞多年的外国资本动真格。 军政府上台不到两年,就把矛头对准了最敏感的资源领域。今年6月,他们宣布将法国欧安诺公司旗下的索迈尔铀矿收归国有,这个决定像一颗炸弹扔进了欧洲能源市场。要知道法国七成电力来自核电,而这个西非小国供应着法国一半的铀需求,相当于间接给巴黎的灯红酒绿供电。更有意思的是,法国政府本身就持有欧安诺 诺九成以上股份,尼日尔这招直接把矛头对准了前宗主国的钱袋子。 对待中国油企的方式则显得更有策略,中石油在尼日尔经营多年,从 2003年进入后,硬是在被西方公司判了"死刑"的区块上建起了百万吨级的油气基地,修了四百多公里输油管和现代化炼厂。这个年加工84万吨原油的炼厂不仅让尼日尔实现了成品油自给,还能出口到邻国赚钱。 军政府没有简单粗暴地驱逐,而是通过谈判调整合作条件,毕竟这条连接尼日尔和贝宁的近两千公里输油管道,每天能输送11 万桶原油,是国家经济的重要血管。 军政府的算盘打得很精,他们算准了法国不敢轻易翻脸。虽然法国有两年的铀储备,但重新寻找供应源不仅成本高昂,还得看其他国家脸色。欧盟13个成员国的103座核反应堆都依赖尼日尔铀矿,真把关系闹僵,欧洲能源账单又要涨一波。而中国企业注重长期合作,只要能保障项目继续运转,对股权调整有一定容忍度。这种区别对待的策略,让尼日尔在大国博弈中找到了腾挪空间。 当然,这桌牌局风险不小。铀矿加工厂一停产,法国就联合西非国家搞制裁,尼日尔本就紧张的财政雪上加霜。没有外国技术支持,矿山产量可能下跌,去年刚达到167亿美元的GDP能否保住还是未知数。但军政府赌的就是资源牌的不可替代性,地下的铀和石油不会跑,而法国的核电站不能没有燃料,中国的能源需求也不会消失。 从马里到尼日尔,非洲国家正在重新定义资源合作的规则。他们发现,就算是穷国,手里有别人急需的东西,也能在谈判桌上抬起头。这种"掀桌子"不是破罐破摔,而是算准了对方离不开自己这碗饭。只是这场游戏的代价不小,一旦玩脱了,受伤最深的还是那些渴望改善生活的普通民众。尼日尔军政府的豪赌究竟是打开致富门的钥匙,还是引火烧身的火种,恐怕还要等时间来验证。
安理会上,中国让德国出了个大丑,德国终于为屡次反华付出了代价 2025年8月
【35评论】【5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