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韦杰病逝,妻子主动将他名下豪车交还成都军区,军区很为难的回答道:这个档次的车子交了,现在军区谁也没资格坐,不如家里留着用!
主要信源:(郭卿友主编——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阎欣宁著——《韦杰中将》;章慕荣——《相识于战火相知于患难——壮族将军韦杰与妻子郭毅》)
1987年农历正月初三的清晨,北京城笼罩在一片薄雾之中。
301医院老南楼八病区的病房里,躺着一位消瘦的老人。
他虽然被病痛折磨得面色蜡黄,双眼却依然有神。
这位老人就是原成都军区副司令员韦杰将军。
韦杰的女儿韦娜莎是位军医,她整夜守在父亲床边。
前一天晚上,韦杰的状况很不好,因为腹部疼痛反复起身躺下,整夜未能安睡。
当天上午,韦杰的另一位女儿韦燕燕带着全家从西安赶来。
说来也奇怪,虽然远在千里之外,韦燕燕却莫名感觉到父亲病情可能加重了,于是立刻买了火车票赶到北京。
一进病房,韦燕燕的女儿就扑向外公的病床。
看到活泼可爱的外孙女,韦杰顿时觉得病痛减轻了许多。
韦燕燕看到这温馨的场景,忍不住转身擦去眼角的泪水。
在病房外,韦娜莎把父亲的病情告诉了姐姐。
同样从事医疗工作的韦燕燕决定留在医院陪护,让家人先回招待所。
韦燕燕的丈夫张晓宁察觉到情况不妙,心里隐隐感到不安。
第二天,韦杰按照安排去放射科拍片,妻子郭毅一直陪伴在旁。
回到病房后,韦杰开始吸氧,他颤抖地握住郭毅的手。
这个举动让一向坚强的郭毅忍不住落泪。
作为一位老革命,自从知道韦杰患上绝症后,她从未在丈夫面前表现出悲伤,但这次握手让她感觉到这是在告别。
正月初六,韦杰一直处于昏沉状态。
夜里,他时不时喃喃自语,家人只能勉强听清个别词语。
只有韦娜莎听明白了父亲的话,他说要把老战友陈康的鱼竿还回去。
过了一会儿,韦杰突然睁开眼,对着值班护士说话。
护士听不明白,韦娜莎翻译说:“首长说您辛苦了,过年还要值班。”
听到这话,护士捂着嘴跑出病房,脸上挂满泪水。
凌晨四点,韦杰将军安详地离开了人世。
韦杰去世后,郭毅开始整理他的遗物。
当看到那辆奔驰250轿车时,她心潮澎湃,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将车上交给军区。
在战争年代,韦杰依靠战马驰骋沙场;和平时期,他出门则依靠汽车,可见他对汽车的喜爱。
当年韦杰恢复成都军区党委副书记职务,并兼任省委常委时,经常乘坐一辆老式红旗轿车去省委开会。
那辆红旗车已经使用多年,行驶时经常发出异响。
司机虽然羡慕其他军区首长乘坐的进口车,但知道韦杰崇尚节俭,一直不敢提换车的事。
后来司机想到一个办法,经常在韦杰面前念叨红旗车耗油量大,每百公里要消耗27升汽油。
这个办法果然奏效,韦杰最终同意换车,但为了节约,他选择了一辆二手的日产达特桑,这辆车比原来的红旗车还要小一些。
司机看着这辆车直摇头,韦杰却笑着说这辆车很省油。
1985年,军委总部为各军区正职领导配发了奔驰250轿车。
当时韦杰正在北京301医院治疗,他在北京领取车辆后,就把车留在当地使用。
这辆车有时候用来送药,有时候接送探望韦杰的老同志。
在那个年代,奔驰250堪称豪车,在北京街头也很少见,甚至有人专门与这辆车合影。
但卧病在床的韦杰对这辆车的情况知之甚少。
韦杰去世后,郭毅召集家人开会,坚决表示要上交这辆奔驰车。
她说既然父亲已经不在了,家里就没有资格继续使用这么好的车。
这个决定得到全家人的支持。
韦杰的子女们本来也很少乘坐这辆车,因为韦杰生前经常叮嘱家人要节约,不要浪费汽油。
虽然军区方面表示不需要上交车辆,说军区里没人有资格乘坐这种档次的车,但郭毅还是坚持上交了奔驰车。
之后她换用了一辆伏尔加轿车,但不久后把这辆车也上交了。
韦杰在北京分配的住房按理可以留作自家使用。
郭毅有北京户口,经常在北京居住,加上有的子女也在北京工作,这套房子确实有实际需求。
但当郭毅提出要上交房子时,总政老干局的工作人员连忙劝阻。
郭毅态度坚决,最终总政方面同意她的请求,同时考虑到韦杰家的实际需要,在万寿路为他们调换了一套小三室的住房。
在韦杰和郭毅的言传身教下,他们的八个子女在工作岗位上表现良好,从未犯过错误,连最轻微的处分都没有受过。
虽然韦杰已经离世,但他留下的廉洁质朴的家风已经成为这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
在这种家风的熏陶下,韦杰的子女和后人都过着坦荡而光明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