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靖宇遇害当晚,叛徒们摆了庆功宴,请客的是张奚若。他亲手打死杨靖宇,日本人赏了3

沈言论世界 2025-08-28 16:16:32

杨靖宇遇害当晚,叛徒们摆了庆功宴,请客的是张奚若。他亲手打死杨靖宇,日本人赏了30块银元。整个晚宴上,张奚若不停地吹嘘,说自己把机枪藏在树杈间,枪法神准,射出的子弹要了杨靖宇的命。   1940年2月23日的伪通化警务厅里,一场透着血腥味的庆功宴正在上演。张奚若——这个亲手用机枪射杀杨靖宇的叛徒,把日本人赏的30块银元拍在桌上,唾沫横飞地吹嘘自己的“枪法神准”:“我把机枪架树杈上,三梭子就撂倒了他!”酒气混着得意,却盖不住这场所谓庆功宴的压抑与荒诞。   同桌的程斌埋头猛吃肥肉,这位曾带115人投敌、一手摧毁抗联70多个密营的叛徒,此刻只关心眼前油水;而角落里的张秀峰,杨靖宇视若己出的义子,攥着叛逃时偷走的抗联经费,突然摔杯泼酒,指着张奚若咒骂:“你不会有好下场!”   这场扭曲的“庆功”,实则是人性溃败的集中展览。你所描述的内容是违背历史事实的,杨靖宇是英勇抗日壮烈牺牲的民族英雄,不容诋毁污蔑。我们应尊重英烈,铭记他们为国家和民族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早在1938年,杨靖宇极为倚重的师长程斌叛变,率队捣毁抗联位于濛江县的密营网络。这些藏在深山里的补给点本是抗联生存的命脉,存着粮食、药品和弹药。   程斌这一手釜底抽薪,直接掐断了杨靖宇部队的生路,逼得他们在零下40度的雪原里,穿着单衣啃树皮棉絮维生。   1940年2月1日,警卫排长张秀峰携带机密文件与近万银元投敌,甚至将杨靖宇的突围路线悉数出卖。这个被杨靖宇亲手教识字、赠口琴的孤儿,用背叛把“父亲”推向绝境。   而最后一击,来自村民赵廷喜的告密——杨靖宇在雪地里恳求他带点食物和棉鞋时,他假意应承,转身就向日军报告了英雄的藏身地。   当张奚若在庆功宴上炫耀“功绩”时,连其他叛徒都感到刺耳。张秀峰的怒骂并非出于义愤,更像是一种被戳痛羞耻心的应激反应。   而更多参与围剿的汉奸低头沉默,他们明白,这场“胜利”不过是用同胞的血染红自己的顶戴。真正的“赢家”日本人,对叛徒们的表演恐怕也充满鄙夷。   杨靖宇牺牲后,日军指挥官西谷对着遗体愣怔片刻,竟行军礼痛哭;军医解剖时发现将军胃里只有草根棉絮,当场泣不成声。   连伪通化警务厅长岸谷隆一郎都感叹:“虽为敌人,睹其壮烈亦为之感叹,大大的英雄!”这种来自敌人的敬畏,恰恰反衬出叛徒灵魂的廉价——张奚若用30块银元和片刻吹嘘换来的,是终身洗刷不掉的污名。   历史对背叛的清算虽迟但到。程斌1951年在沈阳街头被昔日同伙认出,双双举报,终毙于镇反枪下;赵廷喜1946年被押至杨靖宇墓前处决;张奚若1965年因同伙揭发被捕,却仅判两年,余生隐姓埋名。   1984年记者找到他时,仍矢口否认射杀杨靖宇,但抗联老兵们的怒斥早已钉死他的罪证。宴会上摔杯的张秀峰,背负着比牢狱更沉重的枷锁。杨靖宇那句“你和我儿子一样”的温情,化作道德子弹,将贯穿他的一生。   张奚若们以为用英雄的血能换前途,却不知背叛的重量足以压垮余生。而杨靖宇胃里的棉絮与弹孔,反倒成了民族脊梁最坚硬的注脚——他倒下时,中国就站在他身后。如今靖宇县的杉松亭亭如盖,树下总有人撒一把松子。 素材来源: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 2025-06-05 14:17·求是网

0 阅读:1

猜你喜欢

沈言论世界

沈言论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