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最后一次通知新德里说,将自8月27日起对印度产品再加征25%的关税,简直就是“最后通牒”,但莫迪总理不为所动,他正在艾哈迈达巴德视察,一如既往地站在汽车踏板上,大半个身体探出身子,不顾个人危险,用一只手向支持者挥手致意,贴身保镖一前一后护着他。 当美国发出对印度产品的额外关税通知时,这个决定是否会真正改变两国贸易格局?印度总理莫迪选择在关键时刻视察艾哈迈达巴德,并公开表示不会向外部压力低头,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战略考量?这一事件或许预示着全球经济关系的新转折,让人好奇印度将如何应对潜在冲击。 美国与印度的贸易争端源于印度持续从俄罗斯进口原油,这违反了美国针对俄罗斯的制裁政策。 从2025年7月起,特朗普政府已对部分印度出口商品征收25%的关税,涉及纺织品、海鲜和珠宝等领域,总价值超过480亿美元。 这些措施旨在迫使印度减少对俄罗斯的依赖,转而从美国或其他盟国采购能源。 印度政府坚持认为,能源供应关乎国家安全和经济稳定,不能轻易调整。双边谈判从今年3月开始,已进行四轮,但未达成共识。 美国强调贸易平衡,而印度则保护农业和小企业利益,避免开放市场导致本土产业受损。到8月26日,美国发出最终通知,从次日起加征另一层25%的关税,使总税率达50%。 这一政策影响印度对美出口总额的近一半,预计将导致经济增长放缓,从6.5%降至5.5%。印度出口商开始评估供应链调整,但官方立场未变,强调不会牺牲主权。 印度总理莫迪在8月26日视察艾哈迈达巴德时,公开表态不会屈服于任何外部压力。这一表态直接回应美国的关税通知,强调保护国家经济利益优先。 莫迪的视察活动包括与当地民众互动,并重申印度将坚持自主外交政策。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电话沟通解决分歧,但据德国媒体报道,莫迪未接听至少四次来电。 这反映出印度对美国贸易策略的不满,尤其是在谈判中美国要求印度开放农业市场,而印度担心这会损害本土农民和小企业。 印度对美出口主要包括制药、电子产品和宝石,这些领域面临关税冲击后,可能转向其他市场如欧盟或亚洲国家。 印度经济数据显示,2025年GDP预计达4.19万亿美元,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已超17万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三。 这为印度提供了应对压力的底气。政府计划通过GST减税和改革措施缓解影响,同时加强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确保供应稳定。 关税实施后,印度与美国的双边关系进一步紧张。特朗普的策略通常是通过威胁和谈判迫使对手让步,但印度例外地保持坚定立场。 印度民众通过诗歌和媒体表达对莫迪的支持,认为与其他国家相比,印度没有仓促妥协。欧盟选择抗议,日本倾向谈判,中国采取反制,而印度则专注内部改革。 印度经济从2013年的1.86万亿美元增长到2025年的4.19万亿美元,人均收入超过1万美元,已进入中高收入国家行列。这种进步让印度更有信心面对制裁,美国的措施难以根本改变其发展轨迹。 印度一向以独立外交闻名,不会用主权换取贸易让步。国内支持率显示,莫迪的号召力强劲,民众对外部压力不以为意,转而关注本土产业升级。 政府计划推动“印度制造”倡议,减少对美依赖,同时探索与中俄的合作机会。这场争端可能推动印度调整全球供应链,寻求更均衡的贸易伙伴。 这一贸易冲突凸显全球经济中的权力博弈。美国试图通过关税工具影响他国政策,但印度选择维护能源自主权,反映出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力量。 印度对俄罗斯原油的依赖源于价格优势和供应可靠性,这有助于控制通胀并支持制造业增长。美国虽批评此举资助俄罗斯战争,但欧盟自身也继续与俄罗斯保持部分贸易联系。 印度政府表示,将优先保护农民和小企业,这些群体占人口一半以上,是经济稳定的基石。关税可能导致印度转向中国市场,最近中印关系缓和,双方在边境问题上取得进展。 印度参加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显示出多边外交的灵活性。专家分析认为,美国的印太战略正面临挑战,印度不愿完全依附任何一方。 这场争端或将促使印度加速数字化转型和基础设施投资,实现更可持续的发展路径。长远看,印度经济韧性将经受考验,但也可能转化为机遇,推动本土创新。 印度在面对美国压力时,展现出战略耐心,这可能影响全球供应链重组。印度出口到美国的商品价值1300亿美元,其中制药和电子产品占比大,关税上涨将增加成本,但印度可通过多元化市场缓解。 政府推动本土生产,鼓励企业转向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领域。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关系也受美国政策影响,特朗普试图调解,但印度坚持双边对话原则。国内舆论转向反对特朗普的贸易做法,民调显示印度人对美国的信任下降。 印度经济专家预测,短期内出口下滑,但长期可刺激内部改革,如降低关税壁垒吸引外资。印度与中国加强合作,或在科技和基础设施上互补,形成亚洲经济新格局。
肠子都悔青了!特朗普本想:吓不了中国,还整治不了你印度?结果出乎意料,印度不
【41评论】【3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