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不买了,印尼不买了,泰国也不买了,这一系列操作下来,怎么让人感觉又是在玩呢? 当埃及刚刚宣布放弃采购歼-10C战斗机,紧接着印尼在F-15EX与“阵风”战机间摇摆不定,泰国又出人意料地签下12架瑞典“鹰狮”的订单——这三国军购决策的集体转向,像极了多米诺骨牌倒下时的连锁反应,让人不禁想问:这背后究竟是精打细算的权衡,还是大国博弈的棋局? 先说说埃及的“变脸”。2025年7月,埃及防长还在航展上对着歼-10C竖起大拇指,转眼就以“安全漏洞”为由叫停订单。这个理由听起来像极了美国当年阻挠土耳其买S-400时的说辞。 更耐人寻味的是,埃及空军218架F-16的零件全靠美国供应,而此时美国恰好抛出46.7亿美元的军售大单——这数字刚好占埃及年度军费预算的九成。 就像有人举着甜美的蛋糕说“吃吧,但得先扔掉手里的馒头”,埃及的选择似乎早已写在明处。不过有趣的是,埃及转身就部署了中国的红旗-9B防空系统和WJ-700无人机,这种“明拒暗迎”的姿态,倒像是给中美两国各递了一张名片。 印尼的纠结则带着东南亚特有的烟火气。这个同时装备着美制F-16和俄制苏-27的国家,原本打算用11架苏-35填补战力缺口,结果被美国的长臂管辖搅得焦头烂额。 2018年谈判停滞时,印尼甚至考虑过接盘奥地利的二手“台风”战机,却因贪腐丑闻作罢。 如今面对F-15EX和“阵风”的二选一,印尼空军参谋长普拉西提奥的“沉重心情”溢于言表——毕竟选谁都得得罪另一边,这种左右为难的滋味,像极了在夜市挑衣服时被两个摊主同时拉扯的顾客。 泰国的选择则透着精明的算计。当歼-10CE以5000万美元的单价亮相时,所有人都以为这将改写东南亚军贸格局。没想到泰国空军一句“不想重蹈印度‘万国牌’覆辙”,直接把价格抬到8500万美元的“鹰狮”战机。 表面看是预算限制,实则暗藏玄机:泰国2025年军购预算仅1.2亿美元,若买歼-10CE虽能凑出24架,但配套的PL-15E导弹和后勤系统还得额外掏钱。更关键的是,泰国作为美国“非北约主要盟国”,既不想刺激中国,也不敢得罪美国,选瑞典装备倒成了最安全的“中间路线”。 这种在大国夹缝中跳舞的智慧,让人想起东南亚特有的“骑墙草”植物——看似随风摇摆,实则根深蒂固。 当我们把目光从军贸市场移开,会发现类似的“变卦”正在全球蔓延。美国消费者掀起“不买挑战”,20%的美国人参与其中,连食物交通都设置消费限额;欧洲电商市场43%的弃购率,让eBay卖家忙着填补市场缺口;德意志银行警告外资正在抛售美国资产,美元可能失去全球储备货币地位…… 这些看似无关的碎片,拼凑出的竟是一幅相似的图景:当不确定性成为时代底色,人们的选择变得越来越谨慎,越来越功利。 回到军贸这个微观战场,埃及、印尼、泰国的“不买”或许只是开始。随着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各国军费预算愈发紧张,未来的军购决策将更像一场精密的数学计算:既要考虑性能参数,又要权衡地缘政治,还得算清经济账本。 只是不知道,当所有变量都摆上天平的那天,我们是否还能看见纯粹的军事需求?又或者,这本来就是一场永远算不清的糊涂账?
埃及、印尼、巴基斯坦一夜间把订单从美俄中手里抽走,48架、100亿美元、生产线打
【30评论】【3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