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6月,周总理在建国后第一次回到延安,参观了很多地方。
这天,周总理来到了当年住过的枣园,这里保存得非常完好,包括毛主席、周总理、朱老总、任弼时等人住过的窑洞,外面都有牌子,里面也很干净整洁。
但是,在刘少奇的窑洞门前,却什么标记也没有,门口的院子里也是长满了草,没有人打理。
至于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当时刘少奇已经被打倒了。
周总理故地重游,本来心情很好,和大家有说有笑,但是看到这一幕后,心情一下子沉重起来,很久都没有再说话。
参观完枣园后,周总理又去了延安革命纪念馆,看到里面有很多领导人的介绍,但是仍然没有刘少奇,周总理实在忍不住了,就对纪念馆的负责人说:“你们纪念馆里陈列的只有毛主席、朱老总、任弼时、陈云和我,这只是中央领导人的一部分,还有许多当时的领导人,比如刘少奇、邓小平,还有许多老帅也没有。纪念馆是历史的记载,要符合客观历史。今天上午我看见枣园里刘少奇的窑洞没有牌子,为什么不挂个牌子?现在是现在,不能连历史都不要了嘛!”
最后,周总理又对大家说:“现在是现在,过去是过去,共产党人要尊重历史啊!”
这就是周总理对待历史的态度,该是什么就是什么,不能因为一个人后来被打倒了,就把他的过去也一起否定了,这是不符合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的作风的。
最后再说一个话题,我在几年前去过延安,无论是在杨家岭还是枣园,毛主席故居的游客是最多的,到处都是人挤人;周总理故居的游客稍微少一些,但也差不多;朱老总故居的游客就少了很多,不到毛主席故居的一半;而在刘少奇、任弼时等人的故居,游客就只有零星的几个人了。
或许,这就是民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