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来回应了!在泽连斯基公开声称不需要中国作为提供安全保障的国家之一之后,我们

飞绿说历史 2025-08-26 18:30:03

中国出来回应了!在泽连斯基公开声称不需要中国作为提供安全保障的国家之一之后,我们外交部正式出来回应了! 8月22日,北京时间下午,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郑重回应了一则引发国际关注的表态——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日前公开宣称,不希望中国成为乌克兰安全保障机制的一部分。 这番言论一出,舆论哗然。就在不久前,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公开场合表示欢迎中国参与和平保障机制。乌克兰此时的“拒绝”,显得格外突兀,也更突显出中方回应的分量与逻辑清晰。 外交部发言人指出,中方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一贯“光明磊落”,秉持客观公正立场,有关各方对此是清楚的。 强调推动“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中方愿意继续为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发挥建设性作用。这句回应,既是立场的重申,更是战略的宣示。 泽连斯基的拒绝,是政治姿态,更是地缘权衡。在俄罗斯对乌战争持续的背景下,美国和欧盟对乌克兰的援助逐年激增。2023年,美国对乌军援高达440亿美元,欧盟也贡献了770亿欧元。 乌克兰急于加入欧盟,去年12月正式启动入盟谈判,泽连斯基此举显然是在迎合西方预期,试图强化“西向”身份认同。但这种姿态,在复杂的国际局势中,未必有助于真正的和平路径。 事实上,中方至今已对乌提供总额5000万元的人道主义援助,仍然是乌克兰最大的贸易伙伴。2023年,中国对乌出口同比增长18%,对俄增长23%。 这说明,在战争阴影下,中国并未退出,而是在用贸易和交流维持与双方的正常往来。这种“不选边站队”的做法,正是“光明磊落”的真实体现。 与西方所倡的“安全保障机制”不同,中国提出的“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观”,强调的是安全不可分割,反对排他性军事集团的扩张。 这个理念最早可以追溯到2014年上海亚信峰会,如今在乌克兰危机中被再次提起,正说明中国始终在构建一种不同于西方、但更具包容性的安全体系。 乌克兰此番表态也反映出其政府内部对华政策的分歧。据了解,乌总统办公室与乌外交部在对待中国角色方面存在明显温差。 这种不一致,恰恰说明乌克兰在大国博弈中的处境尴尬——既渴望获得更多的支持,又担心在选边中失去平衡。中国的角色,恰恰在于“非对抗性介入”。 2023年,中国与俄罗斯举行18次高层会晤,与乌克兰则保持了5次。中国政府特使李辉已完成三轮穿梭外交,亲访俄乌及欧洲多国,推动对话。 中国企业在乌累计承包工程金额高达98亿美元,当前仍有27个在建项目。这些冷冰冰的数字背后,是中国在危机中始终没有抽身,而是在用一种更持久、更稳定的方式介入。 西方国家的态度也值得玩味。以欧盟为例,一方面希望中国能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俄罗斯,另一方面又对中国影响力的扩大疑虑重重。 G7内部对此更是意见不一——德国和法国倾向于支持中国调停,而英国和美国则持怀疑态度。这种矛盾心态,恰恰揭示了西方在对华议题上的认知困境:既需要中国帮忙,又担心中国崛起。 外交部发言人所说的“光明磊落”,并非一句空洞的外交辞令。在全球军火企业利润因战争而暴涨40%的背景下,这四个字,无疑也在敲打某些国家的良知。 而“建设性作用”,则早在2023年2月发布的《中国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立场》文件中就有具体体现,强调尊重主权、停止敌对、重启对话。这才是真正负责任大国的态度。 尽管泽连斯基的表态看似是一次“拒绝”,但并未真正改变中国在这一危机中不可替代的角色。 在当前国际社会中,能同时与莫斯科和基辅保持稳定沟通的国家屈指可数,中国是其中最具有影响力的一个。 未来在可能重启的“扩展版诺曼底模式”谈判中,中国的角色或许并不在桌边,但一定在幕后。而对于全球南方国家而言,中国的外交表现更具有榜样意义。 在130多个未参与对俄制裁的发展中国家中,多数对于西方主导的安全秩序日益失望。 乌克兰危机也正在重塑他们对世界格局的理解——他们期待一个能为和平发声、不靠制裁施压、不靠军事联盟站队的大国,这正是中国的定位。 中国对乌克兰危机的调停,不是冷战延续下的阵营对抗,也不是霸权之下的利益交易。 与冷战时期中国在朝鲜战争中的调停尝试不同,如今中国拥有更强的综合国力、更高的国际话语权,也更坚定地遵循非强制、不干涉、和平推动的外交理念。 乌克兰危机的解决,注定是一个长期过程。短期内,中国将继续提供人道援助,推动停火谈判。中期,或可促成战俘交换、局部停火等信任建立机制。 长期而言,中国有望参与战后重建,并通过经济合作帮助乌克兰恢复元气。泽连斯基可以选择在台面上拒绝,但世界不会忽视中国在这一重大危机中的关键位置。 正如那句外交部发言中所说:中方将继续为政治解决危机发挥建设性作用。世界也正在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真正的稳定与和平,不会来自战壕和武器,而来自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坚持与耐力。

0 阅读:118

猜你喜欢

飞绿说历史

飞绿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