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郑苹如被捕,两个特务把她带到小树林执行枪决,正要开枪时,郑苹如却提了一个要求:“请不要毁了我的面容!” 郑苹如1918年出生在日本东京,父亲郑钺是同盟会元老,追随孙中山投身革命,母亲木村花子改名郑华君,深受中国文化影响,坚定支持丈夫的抗日事业。郑苹如自小聪颖,精通日语,11岁随母亲来到上海,融入这座繁华都市。她迷恋电影明星,梦想登上银幕,但父亲严禁她涉足演艺圈。她转而热衷摄影,南京路王开照相馆成为她的常去之地。1937年,她的照片登上《良友画报》封面,身着旗袍的倩影让上海滩记住这个年轻名媛。 大学期间,郑苹如就读上海法政学院,课余常与同学讨论国家大事。1937年初,她结识空军大队长王汉勋,两人迅速相恋,计划同年秋天在香港结婚。淞沪会战爆发,上海沦陷,王汉勋随部队撤离,留下一张背书“亲爱的苹如,留念!永远爱你的汉勋”的照片,承诺抗战胜利后归来。两人从此天各一方,再无音讯。战火烧到上海,郑家全力投入抗日。郑钺表面辞去上海特区法庭首席检察官职务,暗中操作电台,与重庆保持联络。 郑苹如的日语能力和社交才华引起国民党中央组织部注意。陈果夫亲自找郑钺商议,招募她加入中统,执行渗透日伪政权的任务。郑钺深知任务凶险,但同意女儿参与。她以名媛身份出入日伪高官圈,混迹酒会,结识日本首相之子近卫文隆等人。她巧妙套取情报,近卫文隆常在她面前炫耀日本内阁机密,这些信息迅速传到重庆高层。1938年,她两次传递汪精卫叛变情报,虽未被重视,但她的能力逐渐得到认可,为后续任务奠定基础。 中统高层决定刺杀汪伪特务头目丁默邨,这是个臭名昭著的汉奸,曾是郑苹如就读学校的校长,手上沾满爱国志士的鲜血。1939年初,郑苹如奉命接近丁默邨,担任他的秘书。她以天真少女的身份示人,频繁出现在丁默邨身边的社交场合,获取信任。丁默邨好色,对她放松警惕,多次带她参加日伪高官聚会。她借机搜集情报,同时策划刺杀行动。 第一次刺杀安排在郑家附近,中统狙击手埋伏妥当,准备在丁默邨进入时动手。他却临时改变行程,行动失败。第二次机会选在西伯利亚皮货店,郑苹如以挑选皮衣为由约他前往。丁默邨刚要付款,察觉异常,迅速离开,狙击手的子弹只击中他的汽车。两次失败让丁默邨起疑,他设下平安夜宴会的圈套。1940年12月24日,郑苹如携带勃朗宁手枪前往76号特工总部,刚进入便被特务制服,手枪暴露身份。 她被关进76号牢房,面对严酷审讯,始终坚称是因情杀报复丁默邨,拒不透露中统信息。丁默邨亲自出马,她冷嘲热讽,气得他暴跳如雷。汉奸周佛海的妻子杨淑慧与佘爱珍趁机施暴,用皮鞭抽打她,留下累累伤痕。日伪高层向郑钺开出条件,只要他为汪伪政权效力,就可放人。郑钺大义凛然,以重病为由拒绝。1940年2月,76号决定处决郑苹如。两个特务将她押往徐家汇郊外小树林,执行枪决。她面对枪口,提出最后请求:“请不要毁了我的面容!”三声枪响后,22岁的她倒下,距离23岁生日仅三天。 郑苹如牺牲后,76号特务以她的遗体向郑家勒索赎金。郑钺因拒绝投靠汪伪,家产被冻结,无力赎回,遗体下落至今不明。1941年,郑钺因丧女之痛病逝,家中只剩沉默的电台与女儿的照片。抗战胜利后,1946年,郑家在南京档案馆发现郑苹如的绝笔信,写于1940年1月16日,叮嘱家人勿念,并托妹妹代为问候王汉勋。信纸保存完好,字迹清晰,寄自76号牢房。 1947年,丁默邨在南京受审,法庭上他否认认识郑苹如,声称不知其身份。郑家提交绝笔信为证,揭露其罪行。同年7月,丁默邨在老虎桥监狱被枪决,罪行得到清算。郑苹如的弟弟郑海澄与未婚夫王汉勋均为抗战空军英雄,分别于1944年1月与8月牺牲,名字刻在南京航空烈士公墓。郑钺奔走努力,1947年,郑苹如被追认为烈士,上海报纸争相报道,民众感叹她的壮举。她的事迹后被改编为《色·戒》,但小说中感情纠葛纯属虚构,她心中只有家国大义与对王汉勋的忠贞。
1955年,毛主席说:“论功、论历、论才、论德,粟裕可以领元帅衔,”之后周总理的
【2评论】【1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