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26年李世民将李建成杀害之后,第一时间便去找大嫂玳姬,见到大嫂之后,将她压在床上说:“李建成已经是我的刀下亡魂,你最好从了我。”玳姬自知在劫难逃,便提出一个过分的要求。 帐幔上绣的缠枝莲还沾着晨露的潮气,玳姬被按在锦被上的手攥得发白,指节抵着李世民的腕子——那腕子上还缠着未干的血痕,不知是李建成的,还是玄武门里哪个侍卫的。她睫毛上沾着泪,却偏着头不看他,声音哑得像被揉过的丝绸:“你杀了他,还要占他的人,就不能留最后一点体面?” 李世民的指尖蹭过她鬓边的珠花,那珠花还是当年李建成纳她为妃时亲手给她插的。他喉间低笑一声,带着刚沾过血的冷意:“体面?李建成在玄武门边射我那一箭时,怎么没想过给我体面?”他俯身时,龙袍上的金线蹭着玳姬的衣领,“你若听话,往后荣华富贵少不了你的。” 玳姬忽然偏过脸,泪珠子砸在锦被上,洇出个小湿点。她盯着帐顶的银钩,声音轻得像叹息:“我要你答应我一件事。”李世民挑眉:“你说。”“你得让建成的五个儿子活下来。”玳姬猛地抬眼,眼里的泪还没干,却亮得吓人,“他们最小的才三岁,还没断奶,跟你们的争斗不相干。” 李世民按在她肩上的手猛地收紧,指节掐得她生疼。殿外传来太监低低的通报声,说齐王李元吉的家眷已尽数拿下,他却没应声,只盯着玳姬的眼:“你知道你在说什么?”李建成的五个儿子,是他的亲侄子,却也是能动摇他皇位的隐患——只要这些孩子活着,朝堂上那些念着李建成旧恩的老臣,就总有念想。 玳姬的肩被掐得发颤,却梗着脖子没躲:“我知道。你若不答应,就现在杀了我。”她忽然笑了笑,泪顺着脸颊往下滑,“反正建成死了,我活着也没意思。只是你记住,你连三岁孩童都容不下,往后史书上写你‘玄武门之变’,只会写得更难看。” 李世民盯着她看了半晌,帐幔外的天光透过窗棂照进来,落在他脸上,一半亮一半暗。他忽然松开手,直起身理了理龙袍,转身往殿外走:“我考虑考虑。”玳姬趴在床上,听着他的脚步声渐远,才敢放声哭出来——她知道这要求有多难,可那五个孩子是李建成的根,她总得搏一把。 谁知当天下午,太监就来传旨,说陛下准了,让她搬到东宫偏殿住,还说会派人照拂李建成的幼子。玳姬跟着太监走的时候,路过宫门口,正看见侍卫押着几个宫女往外走,那些宫女是李建成后院的人,脸上满是惊惶。她心里揪了揪,却没敢多问——能保下孩子,已是万幸。 可她没料到,李世民的“照拂”,是把五个孩子圈在了城西的别院里,派了重兵看守,连她要去探望,都被拦在门外。太监捧着李世民的口谕,笑得客气:“娘娘,陛下说,孩子们需要静养,等过些时日,自会让您见。”玳姬站在别院外,听着墙里传来孩童模糊的笑闹声,忽然懂了——李世民没杀孩子,却也没真的放他们自由。 后来她才知道,就在她提出要求的那天夜里,李世民召了长孙无忌进宫。长孙无忌跪在地上劝他:“陛下,斩草要除根啊!那些孩子留着,就是祸患!”李世民坐在灯下,翻着李建成当年写的诗,忽然叹了口气:“玳姬用她自己换孩子的命。我若连这点都不答应,倒显得我不如个妇人。” 可他终究没真的放过那些孩子。半年后,城西的别院起了场大火,火光映红了半边天。玳姬听到消息时,正在给李建成的牌位上香,手里的香“啪”地掉在地上,断成了两截。她疯了似的往别院跑,却被侍卫拦在半路,眼睁睁看着火灭了,只救出几具烧焦的小尸首。 那天晚上,李世民来了她的偏殿。玳姬坐在地上,背对着他,身上还沾着去别院时蹭的灰。他站在她身后,声音低低的:“是意外走水。”玳姬没回头,也没说话,只是肩膀不停地抖。他忽然蹲下来,想碰她的肩,却被她猛地躲开。 “你答应过我的。”玳姬的声音哑得不像她的,“你说会让他们活下来。”李世民的手僵在半空,喉结滚了滚:“我……”“你根本没打算放过他们。”玳姬转过身,眼里没有泪,只有一片死寂,“你答应我,不过是稳住我,怕我闹起来,让你落个坏名声。” 李世民没反驳。他看着玳姬苍白的脸,忽然想起当年在宴会上,她跟着李建成跳舞,裙摆旋起来像朵白莲花,那时她眼里的光,比殿里的烛火还亮。可现在,那光灭了。 后来玳姬再也没笑过。李世民把她纳进了后宫,封了嫔妃,给了她无尽的荣华,她却总穿着素色的衣裳,住在最偏的宫殿里。有次李世民喝醉了,去她宫里,看见她正对着一幅画哭——画上是李建成抱着最小的儿子,笑得温柔。 他站在门口,听着她的哭声,忽然觉得心里空落落的。他赢了皇位,赢了天下,却好像弄丢了什么。直到很多年后,他对着史官修的《起居注》,让他们把“玄武门之变”写得“公正些”,才忽然想起玳姬当年说的话——史书会记得他的狠,也会记得他的愧。 参考书籍:《旧唐书·隐太子建成传》《新唐书·诸帝公主传》《资治通鉴·唐纪七》
总结了窦建德失败的原因,终于明白了李密当年的无奈窦建德在洺水之战被李世民
【15评论】【2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