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跑!别愣着!什么都别拿!”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猝然降临。四川省龙居中心小学的教学楼,在剧烈摇晃中瞬间坍塌,21岁的英语老师向倩正在给学生们上课。 灾难发生的瞬间,向倩老师完全有机会第一个冲出教室。但她却毫不犹豫地逆着逃生的人流,奋力冲向教室后排! 在天崩地裂的巨响中,天花板轰然砸落。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张开双臂,将几个离自己最近的学生死死护在身下。有学生惊恐地哭喊,她在漫天尘埃和震耳欲聋的坍塌声中,用最后的力量急促地安抚道:“别怕,老师在这!” 这声安抚,成了她留下的最后一句话。 当救援人员在一片沉重的楼板下发现她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年轻女教师的身体被巨大的预制板砸中,已经断成三截。 但那具破碎的躯体,却保持着一个令人心碎的姿势:她整个人匍匐在地,残存的双臂如钢铁般死死环抱在胸前,背部顽强地弓起,仿佛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在用自己的脊梁为孩子们撑起最后的生存空间。 现场顿时陷入死一般的寂静,只有救援设备偶尔发出的嗡鸣。队员们强忍泪水,用已经磨破出血的双手,小心翼翼地搬开压在她身上的碎石。 这个过程异常艰难,因为她的手臂已经僵硬,却依然保持着那个护卫的姿势,仿佛生命的最后一刻已经化作了永恒的保护本能。 当战士们终于轻轻分开她僵硬的臂弯时,所有人都愣住了:在那个用血肉之躯撑起的狭小空间里,三个孩子正蜷缩在一起,虽然满身尘土,但都有生命体征! "快!医疗队!"队长的声音瞬间嘶哑,"孩子们还活着!" 这一刻,所有人都泪如雨下。泪水混合着脸上的灰尘和汗水,在这个死亡笼罩的废墟上肆意流淌。 他们见过太多生死,却从未见过如此惨烈又如此震撼的场景:一个年轻的生命碎成三段,却用最后的力量守护住了三个完整的未来;她失去了明天,却让更多的人拥有了无数个明天。 在整理遗物时,人们在向倩的宿舍发现了一本日记。在最后一页,她工整地写道:"今天有个学生问我,老师为什么会选择这个职业。我说,因为能够参与一个生命的成长,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日记的日期停留在2008年5月11日,地震前一天。 如今,每年5月12日,向倩的墓前总会摆满鲜花。有些来自她教过的学生,有些来自素未谋面的陌生人。墓碑上刻着她生前最爱说的一句话:"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种子,只要用心浇灌,终会开花结果。" 向倩老师用21岁的年轻生命完成了最后一课。这节课没有板书,没有课件,却用最惨烈也最温暖的方式,诠释了"教师"这两个字的千钧重量。在生与死的抉择间,她用自己的生命,为学生们上了最深刻的一课:关于爱,关于责任,关于牺牲。 信息来源: 中国教育新闻网|抗震救灾教师英雄谱 文|知又 编辑|南风意史
中国解放台湾,日本有很大可能会动手,一是日本想借此解脱二战后的束缚,二是借助美国
【299评论】【12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