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连2名儿童感染食脑虫去世避免感染“食脑虫”(福氏耐格里阿米巴原虫),说实话,要完全做到并不容易,建议尽量做好防护。
1. 避免高危水域
★远离温暖静水:避免在未经处理的温暖(25-42℃)淡水区域(如池塘、温泉、灌溉渠)游泳、跳水或潜水,尤其是夏季高温时。
★选择正规场所:优先选择定期消毒、余氯达标(游离氯≥1mg/L,pH 7.2-7.8)的游泳池。
2. 做好鼻腔防护
★佩戴鼻夹:游泳或水上活动时使用鼻夹,防止水进入鼻腔。
★避免鼻腔接触污水:
★清洗鼻腔时使用蒸馏水、无菌水或煮沸冷却的水,禁止用未经处理的自来水、河水或湖水。
★游泳时若呛水,立即用干净水冲洗鼻腔。
3. 保证家庭用水安全
★储水消毒:家庭储水容器每周清洗消毒,避免滋生病原体。
★热水器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出水温度≥60℃后再混合冷水,以杀灭虫体。
4. 特殊场景强化措施
★野外作业/水上运动:使用含纳米银涂层的防护面罩,作业后可用0.05%过氧乙酸鼻腔喷雾;运动后72小时密切监测发热、头痛等神经系统症状。
★儿童防护:家长需监护,避免儿童在野外水域跳水或呛水,尤其6-14岁儿童更易感。
5. 早期识别与就医
★警惕症状:接触污染水后1-7天内若出现突发高热、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颈部僵硬或嗅觉异常,立即就医并告知涉水史。
★应急处理:疑似暴露后6小时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两性霉素B滴鼻液。
6. 无需过度恐慌
★极低感染概率:全球病例罕见,感染概率远低于日常意外,规范防护可几乎消除风险。
通过以上措施,可有效降低感染食脑虫风险,无需因噎废食,科学防护即可安全享受水上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