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调停俄乌冲突?外交老兵警告:谈判中的“重大战术失误”。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前主席、资深谈判专家理查德·哈斯在接受采访时说:“排除停火,直接进入永久和平谈判,这是一个巨大的战术错误。” 外交老兵的警告 理查德·哈斯(Richard Haass)是谁?如果说基辛格是美国外交的“老狐狸”,那么哈斯就是另一个在无数复杂局势中摸爬滚打过的老江湖。 当特朗普高调宣布将推动俄罗斯与乌克兰绕过停火协议、直接签署“全面和平协议”时,国际舆论场再次被其标志性的“颠覆性操作”所震动。 这种“一步到位”的和平构想,听起来充满特朗普式的豪迈与效率,却在外交实务层面引发深刻忧虑。 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前主席理查德·哈斯的警告并非杞人忧天,而是基于历史经验和冲突解决逻辑的理性判断。 这场看似宏大的外交倡议,背后隐藏着难以忽视的战略风险与现实矛盾。 哈斯将停火比喻为“早餐和午餐”,而全面和平则是“国宴”,这一比喻深刻揭示了冲突解决的阶段性规律。 停火并非许多人误解的“软弱”或“妥协”,而是一种关键的战略工具: 它强制冲突双方脱离接触,为人道主义救援提供窗口,为外交谈判创造相对稳定的环境。 历史上,朝鲜半岛、塞浦路斯、中东等地的停火协议虽未带来终极和平,却成功阻止了大规模流血事件的持续发生。 特朗普提议跳过停火直接追求全面协议,本质上是对冲突动态的误判。 俄乌冲突涉及领土主权、军事部署、安全保障等极度复杂的议题,任何一方的妥协都可能引发国内政治地震。 在没有建立基本互信的情况下强行推进终极方案,很可能导致谈判迅速破裂,甚至激化敌对情绪。 普京为何对停火态度消极?哈斯指出,俄罗斯领导人认为“时间对自己更有利”。 这种判断基于多重因素: 西方军援疲劳、欧洲内部政治分化、长期消耗战对乌克兰经济的拖累等。 俄罗斯的战略目标并非短期占领,而是通过持久战改变国际社会对乌克兰地位的认知,甚至迫使西方接受“既定事实”。 对乌克兰而言,停火同样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民众亟需休战喘息; 另一方面,若停火固守当前战线,可能变相承认俄罗斯对占领区的控制,削弱未来谈判筹码。 泽连斯基政府面临的是“生存与正义”的两难选择——立即停火可能保全更多生命,但也可能牺牲长期主权完整性。 特朗普的提议与其一贯的“交易思维”一脉相承: 厌恶渐进主义,追求轰动性成果,注重个人政治遗产。 然而,国际冲突不是商业并购,无法通过“强势施压”或“跳过条款”来实现突破。 外交史上几乎所有成功案例(如《贝尔法斯特协议》《戴维营协议》)都依赖于渐进信任构建和第三方协调机制。 更值得警惕的是,特朗普若以“单边施压乌克兰让步”的方式推进所谓“和平”,可能破坏国际法治秩序。 联合国宪章明确禁止武力侵占领土,任何和平协议若背离这一原则,将开创危险先例。 此外,美国若绕过欧洲盟友单独行动,将进一步分裂西方阵营,反而强化俄罗斯的地缘政治地位。 真正的和平不仅是签署文件,更是建立可持续的安全架构。 停火协议的价值在于它允许各方测试对方诚意、逐步调整预期、培育公民社会的和平共识。 北爱尔兰和平进程历时数十年,期间多次停火-破裂-再停火的循环,最终才达成政治解决方案。 试图用“闪电谈判”取代这一过程,无异于在流沙上建造高楼。 特朗普的倡议也暴露了外交理念的深层分歧: 一方追求“速效胜利”,另一方坚信“过程即和平”。 后者或许缺乏戏剧性,但却是避免冲突复发的重要保障。 谁才是“和平”的真正定义者? 特朗普的“捷径和平”背后有一个未言明的问题: 究竟是为了乌克兰人民的生存权,还是为了大国政治博弈的便利? 若和平以牺牲国际法原则为代价,它是否只是另一种形式的战争? 历史表明,缺乏正义基础的和平往往短暂而脆弱——1918年的《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条约》曾让苏俄退出战争,却埋下了更大规模冲突的种子。 当今世界面临的关键抉择是:和平究竟是冲突的终点,还是战略的另一种延续? 这场高风险外交实验的结果,或将重新定义21世纪国际冲突的解决范式——但代价会由谁承担? 您认为:在正义与生存之间,国际社会应如何平衡?
韩媒:军事方面,美国已经不敌中国! 在韩国一档电视节目中,韩国专家罕见地承认
【9评论】【1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