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又开始整活了!据法媒表示,鉴于中国邀请了俄罗斯总统普京出席9.3阅兵仪式,欧洲国家外交官已在考虑,集体拒绝出席。 9月3日,中国将在北京举行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阅兵式,这本是一场缅怀历史、彰显和平的国际盛典。 可就在活动临近之际,法媒曝出消息称,数个欧洲国家的外交官正在“酝酿”集体拒绝出席,原因是中国正式邀请了俄罗斯总统普京出席这一仪式。一石激起千层浪。 欧洲“整活”的背后,不只是外交姿态,而是对一场国际格局深刻变动的焦虑与不安。 从俄乌冲突延烧至今,欧洲已深陷战略失衡、能源依赖、经济通胀、社会分裂的多重困境,而今面对中俄关系的持续升温,欧洲一些政客的“集体焦虑”正在演变成一种外化的抵制行为。 说到底,不是他们不愿出席,而是他们不知道该如何面对一个不再依附西方、而是主动塑造秩序的中国。普京应邀出席阅兵,并不是什么“挑衅行为”,而是出于历史与现实的双重逻辑。 中国与俄罗斯,作为二战期间东方战线的核心抵抗力量,共同承担了反法西斯战争的巨大牺牲。苏德战场与中国战场,共同构成了反法西斯胜利的战略支点,缺一不可。 邀请俄罗斯总统参加纪念仪式,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反法西斯联盟精神的传承。而在现实层面,中俄关系正处于战略协作的高水平运行阶段。 能源合作日益深化,“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推进顺利;本币结算体系持续拓展,去美元化进程稳步加速;联合军演常态化,反干涉能力体系逐步成型。 普京此行不仅仅是出席仪式,更将展开为期四天的国事访问,背后是战略对接的系统性推进。反观欧洲,所谓“集体拒绝”,更像是一种政治姿态的表演。 一方面,他们要向美国表达“对俄一致立场”,另一方面,又要在对华经贸合作上保留回旋空间。德国总理朔尔茨前不久还在北京呼吁扩大中德合作,而今却又在外交场合试图“划清界限”。 这种左右拉扯的姿态,不仅暴露了欧洲在大国博弈中的被动地位,也反映出其“战略自主”口号的空洞。更讽刺的是,欧洲内部早已分化严重。 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明确表示将出席,并称“不会接受任何人的政治敲诈”。斯洛伐克总理罗伯特·菲佐甚至公开质问欧盟:“现在是2025年,不是1939年,我们有权决定自己的外交路线。” 正成为越来越多欧洲中小国家的共识——不选边,不站队,用国家利益说话。国际社会对此也早有定论。印尼、泰国、沙特、南非、伊朗、古巴等多个国家已确认将派出高级别代表团出席。 东盟国家在中美之间灵活游走,非洲国家在中俄之间寻求平衡,全球南方早已不再盲目追随西方,而是在多极化浪潮中寻找自主坐标。 阅兵式本身,不仅是对战争胜利的纪念,更是展示国家战略能力与安全意志的窗口。 据已公开的信息,此次阅兵将展示多种中国自主研发的高端装备,包括新一代高超音速武器、战略支援系统、无人化作战平台等,体现中国国防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 从装备到信号,中国传递的不是“对抗”,而是“不惧”。对那些虚伪的“价值观外交”,中国早已不再迎合。谁真诚合作,谁就是朋友;谁搞小动作,就别指望在关键场合得到尊重。 更值得一提的是历史的回响。125年前,八国联军用炮火打开中国国门,强加《辛丑条约》,将中国拖入百年屈辱。 而今天,来自五大洲的代表团主动踏上中国的红地毯,带着敬意、带着合作意愿而来。过去是“八国联军”,今天则是“八方来贺”。历史轮回中,主客已变,态势已换。 欧洲个别国家的抵制行径,最终只会让他们错失与中国对话、理解中国立场的机会。他们可以选择不来,但中国不会因此而停下脚步。 阅兵照旧,交流照常,中国依然会用自己的方式纪念先烈,也用实际行动推动和平。这个世界正在重构秩序。谁坚持独立自主,谁就不会被边缘。 谁总是看美国脸色行事,谁就只能在全球治理中边缘化自己。中国不会为谁改变节奏,也不会为任何外部压力调整节目单。我们做我们该做的事,让该来的来,让该走的走。 欧洲又开始整活了,但这一次,世界早已不是只听西方节奏的世界。
法国总统马克龙破口大骂俄罗斯总统普京,十分罕见法国总统警告说,俄罗斯已成为持续
【6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