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正式向全球宣布,彻底翻脸了?外媒:张忠谋是“老狐狸” 台积电在美国亚利桑

当代启示录 2025-08-23 01:51:48

台积电正式向全球宣布,彻底翻脸了?外媒:张忠谋是“老狐狸”

台积电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建厂大戏,堪称一场现实版的“芯片权力游戏”。从 2020年宣布投资 120 亿美元,到 2024 年追加至 650 亿美元,再到 2025 年传闻可能突破 1000 亿美元,这场被外媒称为 “豪赌” 的投资背后,是全球化企业在大国博弈中的无奈与算计。

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曾在2021年直言,美国半导体供应链不完整,生产成本比台湾高50%,“昂贵浪费又白忙一场”。但现实比预言更残酷。美国通过《芯片与科学法案》抛出66亿美元补助和50亿美元贷款,同时以出口限制和技术封锁施压,硬生生把台积电“请”到了亚利桑那州。

2023 年,台积电被迫承认,4 纳米制程量产从 2024 年推迟到 2025 年,3 纳米更延至 2028年,成本从最初的120亿美元飙升至400亿美元。这种 “赔本赚吆喝” 的操作,被《金融时报》调侃为“用黄金换白银”。

台积电在台湾的成功建立在“24小时轮班”“精密管控”的模式上,但这套经验到了美国却成了烫手山芋。2023年,台积电从台湾调派 500 名工程师支援设备安装,结果被亚利桑那州工会指控“抢本地人饭碗”,甚至闹到国会请愿吊销台湾工人签证。

更尴尬的是,美国缺乏操作EUV光刻机的专业人才,导致价值 1.5 亿美元的设备在仓库里闲置数月。《纽约时报》犀利指出:“在台湾行得通的,亚利桑那州未必买账。”

张忠谋被外媒称为“老狐狸”,绝非浪得虚名。尽管美国要求台积电转移先进制程,但台积电的核心研发和 7 纳米以下产能仍牢牢握在台湾手中。2024年,台积电宣布在台湾新竹建设 3 纳米超级工厂,投资规模达 1000 亿美元,摆明了“技术不出岛”的态度。

在与美国政府的谈判中,台积电巧妙周旋,接受 66 亿美元补助,但拒绝让渡股权;承诺扩大在美投资,却把 2 纳米工厂的量产时间定在 2030 年,为技术迭代留足空间。这种“以退为进”的策略,让《华尔街日报》感叹:“张忠谋在下一盘 50 年的棋。”

而台积电在美国并非独舞,英特尔凭借本土优势,不仅获得 85 亿美元补助,还被美国政府入股 10%,直接成为最大股东。2025 年,英特尔宣布在俄亥俄州量产 20A 制程芯片,直指台积电的市场份额。三星则更狠,以440亿美元投资德州工厂,主打“价格战”策略,试图用成本优势撕开缺口。这种“内外夹击”的局面,让台积电在美扩张的每一步都如履薄冰。

美国的补助看似诱人,实则暗藏玄机。根据协议,台积电未来 5 年不得大规模回购股票,超额利润需与美国政府分成,甚至可能被迫开放技术专利。更致命的是,随着特朗普政府上台,原本承诺的补助可能被重新谈判,台积电不得不加速 “抢钱”,2024年底前拿到10 亿美元,才算是吃下一颗定心丸。这种“饮鸩止渴”的操作,让台湾《商业周刊》发出警告:“台积电正在用技术主权换短期生存。”

这场持续五年的建厂闹剧,折射出全球化企业的生存困境,在国家利益面前,商业逻辑往往不堪一击。张忠谋或许早已看透,美国要的不是盟友,而是“可控的棋子”。但这位89岁的老人显然不想束手就擒,他一边在亚利桑那州盖厂,一边在日本熊本和德国德累斯顿布局,用“分散风险”的老套路,悄悄为台积电留了一条后路。正如《时代》周刊所言:“张忠谋的字典里没有‘投降’,只有‘周旋’。”

0 阅读:0
当代启示录

当代启示录

深度思考的社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