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人说,假若叶挺将军、左权将军没过早牺牲,1955年授衔会铁定封帅。事情真是这样的吗,我个人的结论是未必。 要是叶挺和左权没早逝,1955年授衔会不会封帅?先看叶挺。他的资历亮眼,南昌起义前敌总指挥,广州起义总司令,新四军首任军长,这些在军史上分量重。军委评的36位军事家里,叶挺排在十大元帅后,但高于大将,说明认可高。要是他没牺牲,没那十年流亡和五年牢狱,或许能在解放战争中继续带兵,贡献更多。 但现实是,1946年他刚出狱,身体状况和脱离部队时间长,重回军职概率不高。刘少奇、周恩来、邓公那时候都转行政,自愿不封帅,叶挺很可能也这样,选择政府工作,不参与军衔。网上有讨论,说如果封帅,他可能排贺龙和陈毅中间,因为南昌时贺龙代总指挥,叶挺前敌,陈毅后接新四军代军长,这顺序合理。但我个人觉得,未必铁定封帅,军衔标准严,强调长期在军内贡献,叶挺的断档期是个坎。 左权这边,牺牲时是八路军副参谋长兼前方总部参谋长,协助彭德怀指挥抗日。八路军三大主力师,师长们大多封帅,但左权职务相当于副师长或旅长级别,不超师长。参考叶剑英,类似岗位封帅,但左权贡献主要在抗日,资历深却没到元帅门槛。36位军事家里,他排在叶挺后,高于部分大将。如果活到1955年,获大将合情合理,上将也可能,但元帅机会小。参谋长位置高,但级别不高,古今中外都这样,左权没独立领大军经验,这点吃亏。网上有人说,他若不死,能比肩十大帅,但我觉得夸张了,历史评定看综合。 除了叶挺左权,还有些早逝将领,要是不牺牲,也够大将资格。比如陈光,红军时任师长,长征中指挥突破封锁,抗日任115师代师长,参与平型关战役。彭雪枫,新四军师长,在淮北开辟根据地,指挥山子头战役,1944年牺牲。罗炳辉,早年国民党军出身,后加入共产党,任新四军副军长,率部在苏北作战,1946年病逝。 刘志丹,陕北根据地创建者,任红军军团长,1936年东征中牺牲。这些人资历老,战绩实,在军史上地位高。像谭震林、李先念、程子华,本来够大将,但转地方工作,没授衔。革命家们追求的是国家解放,军衔只是形式,他们的付出咱们得记着。 这些假设听着有趣,但历史没如果。叶挺左权牺牲太早,损失大,可他们的精神还在。1955年授衔时,标准是军委定的,十大元帅名单稳,牺牲的将领没法补上。想想那些没封帅的领导,自愿让位,也是一种格局。
1955年授衔时,志愿军军长回村种地不予授衔,朱老总大怒,不能没他。在经过多轮评
【1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