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美军攻打硫磺岛的经验,中国武统时,要特别警惕:台军很可能已经挖空台湾山脉,利用山脉掩护进行轰炸,用山中的暗堡阻止我人民解放军抢滩登陆,这个问题不能忽视! 硫磺岛战役从1945年2月19日开始,美军海军陆战队登陆岛屿。日军在栗林指挥下,利用岛上火山地形,修建了总长18公里的地下隧道网络,连接数百个碉堡和炮位。这些工事让日军能隐藏火力点,等美军推进后突然开火。美军先用舰炮和飞机轰击岛屿表面,以为摧毁了大部分阵地,但实际只打掉表层。登陆后,美军部队推进到五百米时,日军从隐秘洞口发射机枪和迫击炮,造成大量伤亡。坦克在沙滩上行动不便,士兵挖散兵坑也容易塌陷。日军通过地下通道转移位置,反复反击。 美军推进到摺钵山脚下,日军从山体裂缝投掷手榴弹,迫使美军使用火焰喷射器和黄磷弹来清除洞穴。但日军很快从其他出口回应,用火箭弹摧毁美军装备。在元山机场附近,日军从地下室用重炮轰击,美军进入隧道后近距离交火。整个战斗持续36天,美军损失超过两万八千人,包括近七千阵亡。日军几乎全灭,只有一千多名被俘。 这种山体防御方式,让美军付出远超预期的代价,表面轰炸无效,深入后层层火力点显现。联系到台湾,中央山脉横贯岛屿,台军可能已挖掘类似设施,比如在花莲的嘉善基地建地下机库,藏匿飞机和部队。卫星照片显示一些山区道路和入口设计隐秘,适合大规模藏兵和保存装备。台军多年来强调深度防御,在和平时期进行大规模演练,模仿抗击登陆。 外界传言台军参考历史经验,将山体作为核心布防手段。一旦开战,滩头阵地突破后,推进山区的解放军可能遭遇看不见的暗堡火力。如果轻敌,就容易吃亏。要破解这类山体堡垒,得靠高效侦察和精准武器。卫星和无人机提前摸清地形和入口,能减少弯路。 新型钻地弹和温压弹比普通炸弹有效,能深入地下破坏坑道网络。无人装备如机械狗可先行探路,处理危险,降低人员损失。但单一手段不够,得形成完整体系,情报、攻击和清理互相衔接。通过信息掌握和战术创新,确保反应迅速、打击准确。这样,面对靠山藏兵的防御,就更有把握。 战役到3月16日,美军宣布控制岛屿,但零星抵抗继续到3月26日。日军残部在北部洞穴集结,3月25日晚三百多名士兵冲出袭击美军营地,被击退。美军封闭剩余洞穴,用炸药崩塌入口。栗林忠道的指挥所3月21日被摧毁,他率部进行最后攻击,于3月26日阵亡,遗体没完全确认。整个战役,美军损失6821人阵亡,19217人受伤,日军两万多死,仅一千多名俘虏。 硫磺岛后来成为美军基地,支持对日本本土的进一步行动。现在岛上每年有纪念活动,回顾那段历史。这场仗的经验,对现代作战有启示。台湾如果利用中央山脉建地下工事,防御难度会增大。解放军需重视地下威胁,用先进手段应对。和平统一是最好路径,但有备无患才能稳妥。面对潜在山体要塞,多讨论对抗办法,能帮大家多想一步。
1945年,硫磺岛战役中,一名日本士兵躲藏在岩洞里不断地向美军打冷枪,美军只闻其
【26评论】【4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