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左)叫邱达仁,他生前是国民党革命军第 59 军军需处的处长,是张自忠的部属。儿子(右)叫邱维新,抗战时期是陆军的一位上尉连长。 两父子拍下照片这年,正是 1938 年徐州会战期间。 没错,这是父子俩最后的合影。当日,为他们拍照的摄影师大约预感到这是最后合影,所以,他为他们拍照时,手一直在抖。 1938 年的徐州城外,枪炮声就没停过。父子俩能凑出这点拍照的功夫,说不定是邱达仁从堆积如山的军需物资里挤出来的,也可能是邱维新从前线阵地换防的间隙赶过来的。照片里俩人估计都没笑,那会儿哪有心思笑啊,军装说不定还沾着泥,眼里却得亮着 —— 身后是要守的城,是要护的人。 摄影师的手抖得真不冤枉。那会儿的战场,生离就是死别。邱达仁管军需,知道弹药够不够,粮食够不够,更知道儿子手里的枪、身上的衣,都是从他这儿过的,可他护得住物资,护不住子弹不长眼。邱维新是连长,带着弟兄们往前冲,怕不怕?肯定怕,可回头看看,父亲在,家就在,国就在,脚就挪不动了。 后来呢?没多少人知道后来的细枝末节。只知道徐州会战打得有多惨烈,多少像邱家父子这样的人,把命扔在了那儿。他们不是什么大人物,名字没写进多少史书,可就是这一个个没名没姓的 “父子兵”,把侵略者挡了又挡。 现在看老照片,总觉得照片会说话。这张里,抖的哪是摄影师的手啊,是那个年代里,无数中国人既怕又勇的心跳 —— 怕这一分别就见不着,可更怕没人站出来,家就没了。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父亲(左)叫邱达仁,他生前是国民党革命军第59军军需处的处长,是张自忠的部属
海边观潮客
2025-08-20 22:27:05
0
阅读: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