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三个要求,中国都满足了!中国有改善中印关系的诚意,现在就看印度接下来会有什么实际动作了!8月19日,根据印度《经济时报》报道,印媒称,在为期两天的印度访问中,中国已经向印度外长苏杰生作出了三个承诺,中国已开始回应印度三方面的请求。 其一,中国取消已经取消对印度稀土的出口限制;其二,中国已经取消对印度化肥的出口限制;其三,中国已经取消对印度出口盾构机的限制。 消息一出,印度媒体的炒作沸沸扬扬,好像莫迪政府突然掌握了什么谈判密码。不过明眼人都知道,这背后的弯弯绕绕可比表面上看到的复杂多了。 为什么此前我们在这三方面进行限制呢?这事实上就是对印度相关动作的回应。 就拿稀土来说吧,印度人倒卖中国稀土的本事堪称一绝。去年6月,中国海关用稀土元素指纹追踪技术,直接逮住了印度韦丹塔资源公司的骚操作——这家公司拿着30多份伪造的《最终用途承诺书》,把从中国进口的120吨稀土磁铁,以每吨8万美元的高价倒卖给美国雷神公司造导弹制导系统,生生赚了30%的差价! 他们还把货先运到马来西亚和越南“洗白”,再转手卖给美国,以为这样就能神不知鬼不觉。结果中国商务部直接祭出大招,不仅冻结了涉事企业的稀土进口许可,还上线了全球首个稀土出口追踪系统,要求所有进口商提交最终用户信息。 这一下,印度那些想靠倒买倒卖发横财的企业彻底傻了眼,塔塔汽车的高管急得直跳脚,说库存最多撑72小时,再断供整个汽车产业链都得瘫痪。 至于化肥的出口限制,其实是为了回应印度在贸易战里的双标操作。2023年,他们一口气对中国发起9起反倾销调查,从化工原料到工业零部件全不放过,涉及金额超过80亿美元。他们还把中国电动车、手机等3000多种商品列入“可替代清单”,号召全民抵制。 结果报应来得太快,印度农业立刻遭了殃——他们每年544万吨化肥依赖中国进口,占总需求量的40%。去年冬季耕作季前,印度农民发现市场上化肥价格暴涨3倍,不少农田因为缺肥只能撂荒。 印度政府急得团团转,不得不悄悄派人来中国求情。毕竟他们自己的化肥厂产能不足,又没钱从俄罗斯高价买,最后只能腆着脸求中国松口。 盾构机对印度而言,更是无法替代的命根子!就说印度心心念念的孟买-艾哈迈达巴德高铁项目,因为三台盾构机卡壳已经延期九次! 这三台设备是德国海瑞克公司在中国广州生产的,本来2024年10月就能交货,结果印度国家高铁公司玩起了“空手套白狼”——合同规定尾款结清才能发货,他们却拖着不付,想逼德国企业先把货送来。结果德国人和中国人早留了心眼,直接把设备扣在广州港。 更绝的是,2024年11月中国把盾构机核心部件的稀土永磁电机列入出口管制清单,印度就算现在付尾款,还得乖乖提交最终用户证明。 印度媒体之前天天吹“国产盾构机技术突破”,结果记者实地一探访,发现所谓“印度制造”其实是把德国进口的设备涂上国旗颜色,连组装都得靠中国工程师。 这三个限制,说白了就是一场精心设计的博弈。中国在稀土领域祭出“终端用途可追溯”这招,直接断了印度倒卖的财路;化肥限制则精准打击了印度农业命脉,让他们明白贸易战不是请客吃饭;盾构机的反制更是一箭双雕,既卡住了印度基建脖子,又顺带推广了中国的技术标准。 而随着中印边境会晤的展开,中国为表诚意,这才对三个限制进行不同规模的取消。现在印度虽然如愿以偿,但接下来的日子可不好过——稀土加工技术落后,90%的高纯度稀土还得依赖中国;化肥产能短期内难以提升,明年春耕可能又得看中国脸色;盾构机就算拿到手,没有中国工程师调试,高铁项目还是得继续趴窝。 不过,中国这次的让步也不是无条件的。王毅外长在新德里会谈时特意提到,要把对方视为伙伴而不是对手。这话听起来温和,实则暗藏深意——你印度要是继续在边境搞小动作,或者跟着美国玩“印太战略”,这些好不容易恢复的出口通道随时可能再次关闭。毕竟稀土管制的口子能开就能关,化肥订单可以转给其他国家,盾构机技术更是中国的独门绝技。 印度现在就像手里攥着三张“临时通行证”,能不能把这些便利转化为长期利益,就得看他们接下来是继续耍小聪明,还是真打算和中国好好做生意了。
有时候真佩服印度人的脑回路,总要把一些大家默认但不方便说的话摆在台面上,以显示印
【8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