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一名新四军战士外出时,突然看到对面偷偷摸上来一大片日军,自己的后方就是新四军大本营,眼看日军就要渡河,这名战士下定了某种决心,拿着自己的枪就朝日军冲了过去,准备以一己之力阻击日军渡河,为大部队争取时间。 江苏的苏中平原上,新四军第1师2旅4团刚刚经历一场恶战。 疲惫的战士们趁着夜色在临时营地休整,逐渐陷入了梦乡。 而22岁的班长徐佳标,一位来自安徽的青年,奉命外出侦查附近地形。 他斜挎着一支老旧步枪,腰间挂着仅剩几发子弹的弹袋和两颗手榴弹。 行至一处无名河岸的土坡时,他习惯性地伏低身体,观察对岸。 刹那间,他突然发现月光下,河对岸黑压压一片人影。 竟然有一个中队的日军,正向河边集结,意图渡河! 徐佳标吓得心脏直跳,因为在身后不远,就是正在休整的团主力大本营。 一旦日军成功渡河,突袭的后果不堪设想。 没有犹豫,没有退缩,甚至来不及恐惧,他想到了“必须示警!必须拖住他们!“ 这位入伍六年、身上带着七处伤疤的老兵,瞬间对着河对岸黑影,用尽全身力气,发出一声嘶吼! 这声突如其来的呐喊,引起了对岸日军的一片骚动。 无数枪口瞬间锁定了土坡上那个身影。 徐佳标迅速举枪,第一枪,他刻意射向天空。 而这是他向后方营地发出的最直接、最急促的警报! 紧接着,他拉动枪栓,瞄准、击发! 三声枪响过后,冲在最前面的三名日军应声栽倒,滚入河水中。 日军的反应迅猛而残酷。 歪把子机枪的咆哮声骤然响起,密集的子弹迅速袭来,这些子弹打得他藏身的土坡尘土飞扬。 徐佳标敏捷地翻滚,利用地形和几棵柳树作为掩护,向不远处一处废弃的坟包转移。 突然,脚下传来一阵剧痛,低头一看是弹片嵌入了小腿。 他咬紧牙关,拖着伤腿继续移动。 此时,身后营地哨兵被惊醒了! 战友们正在集结! 徐佳标心中稍定,但危机远未解除。 因为,日军的渡河行动只是被暂缓,并未停止。 身上的子弹很快打光了,徐佳标摸了摸腰间仅剩的两颗手榴弹。 他趴在坟包后,死死盯着河面。 日军正利用火力压制,开始架设简易浮桥。 时间一分一秒流逝,每一秒都关乎身后数百战友的生死。 不能再等了! 徐佳标猛地扯掉两颗手榴弹的引线,用尽全身力气,将它们投向河滩上日军最密集的地方。 “轰!轰!” 两声巨响后,他听到了惨叫声夹杂着日语的咒骂。 爆炸的余波未散,徐佳标已从坟包后一跃而起! 他端着那支已经没有子弹的步枪,他不再隐蔽,不再躲闪,迎着日军的目光和更加疯狂的弹雨,义无反顾地发起了冲锋! 目标,直指河滩上那群被手榴弹炸懵的日军! 他奔跑的姿态,带着新四军战士特有的坚韧与勇毅。 明知结局,却一往无前。 密集的子弹追上了他,第一颗子弹穿透了他的肩膀,他踉跄了一下,继续前冲。 第二颗、第三颗,直至第七颗子弹打进他的胸膛。 巨大的冲击力将他掀翻在地,距离河水仅有几步之遥。 鲜血迅速浸透了军衣,他手中的步枪,至死仍被紧紧攥着,枪口指向敌人来袭的方向。 那双年轻的眼睛,望向身后营地方向,仿佛在确认战友们是否已安全转移。 他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硬生生将日军凶猛的渡河攻势,钉死在河岸长达半个时辰! 这宝贵的半小时,对于被惊醒的新四军23团而言,是生死攸关的黄金时间。 部队得以迅速组织防御,构筑工事,从最初的混乱中稳住阵脚。 当日军最终冲过河滩时,迎接他们的是新四军战士愤怒的子弹和复仇的呐喊。 日军的突袭计划彻底破产,被迫在不利条件下与新四军展开激战。 战斗结束后,战友们在河滩上找到了徐佳标。 他静静地躺在那里,身上七个弹孔诉说着最后的惨烈,手中那支空枪仿佛仍是他不屈的宣言。 他倒下的地方,离他誓死守卫的河岸线,仅有咫尺之遥。 这位年仅22岁的班长,没有留下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的传奇背景。 他来自安徽一个被日军飞机炸毁的村庄,父母双亡,16岁便投身新四军,只为“杀鬼子”这个最朴素的信念。 入伍六年,七处伤疤,他爱护战友,冲锋在前,只是一个最基层的班长。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所做的,也仅仅是一个班长认为“该做的事”。 他用最决绝的方式,履行了军人的天职。 他的名字,徐佳标,或许只是新四军浩瀚战史档案中普通的一行字,但他用生命换来的那半小时,却照亮了那个深秋的寒夜,也照亮了无数后来者的心。 主要信源:(人民政协网——抗日英雄谱|徐佳标:舍身堵枪眼的英雄)
1942年一名新四军战士外出时,突然看到对面偷偷摸上来一大片日军,自己的后方就是
炎左吖吖
2025-08-20 11:39:50
0
阅读: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