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石破茂警告说,结束俄乌战争时,必须防止在包括印太地区在内的世界安全保障与国际秩序方面“留下隐患”,他认为美俄谈判涉及到乌主权和领土完整,必须在包括乌克兰在内的框架下进行讨论,他敦促西方国家“协作应对”。 这番言论背后,既有日本对自身地缘安全的考量,也折射出当前国际秩序面临的复杂挑战。 俄乌战争已持续三年多,随着美俄领导人近期在阿拉斯加举行会晤,局势出现新的微妙变化。 据外媒报道,美俄讨论了可能的停火方案,包括俄方用占领的440平方公里土地换取乌克兰6600平方公里的顿巴斯地区。 这种“以小换大”的提议,虽然被美方包装成“让步”,但本质上是试图通过领土交易结束战争,这让乌克兰和欧洲国家感到不安。 石破茂的警告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出的。他在G7首脑与乌克兰总统的视频会议上明确表示,必须警惕“通过武力改变现状”的错误教训形成。 这一表态看似针对俄乌局势,实则暗藏深意。日本作为美国盟友,近年来在安全政策上紧跟美国步伐,不仅援助乌克兰,还对俄罗斯实施制裁,导致日俄关系彻底恶化,北方四岛谈判陷入停滞。 石破茂的焦虑在于,如果美俄绕过乌克兰达成协议,可能会向国际社会传递“强权即公理”的错误信号,这对日本在东海、南海等问题上的立场不利。 石破茂的言论背后,是日本对自身安全利益的深层担忧。一方面,日本希望通过支持乌克兰主权完整,巩固与西方国家的同盟关系,尤其是在印太地区推进“自由开放”战略。 日本近年来大幅增加国防预算,推出“政府安全保障能力强化支援”(OSA)框架,向东南亚、太平洋岛国提供无人机、警备艇等装备,试图提升自身在印太地区的影响力。 这种做法既有配合美国“印太战略”的意图,也有填补美国因中东局势紧张而可能减少的地区投入的考量。 另一方面,日本试图在中美之间寻求平衡。石破茂上任后,多次强调中日“战略互惠关系”,表示无意与中国“脱钩断链”,并希望恢复日本农产品出口谈判。 这种姿态与他早年提出的“亚洲版北约”设想形成鲜明对比。 分析人士认为,石破茂的政治基因中带有田中角荣的务实色彩,他既想借助美国提升安全保障,又不愿完全绑上美国战车,以免影响与中国的经济合作。 石破茂的警告在西方国家中引发共鸣。欧洲领导人近期密集表态,强调乌克兰必须参与任何和平谈判,领土问题绝不能以武力改变。 德国总理默茨、法国总统马克龙等明确表示,若美俄谈判无果,将加强对俄制裁。这种立场与石破茂在G7会议上的呼吁不谋而合,反映出西方国家在维护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上的共同利益。 然而,俄罗斯对日本的立场并不买账。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直言,日本对俄罗斯采取了“不友好立场”。 俄方认为,日本在俄乌问题上的激进态度,与其在北方四岛问题上的主张形成矛盾——日本一边要求俄罗斯归还领土,一边支持对俄制裁,这让俄方感到难以接受。 更微妙的是,日本对乌克兰的援助和对俄制裁,客观上加剧了日俄关系的恶化,导致双方和平条约谈判彻底停滞。 中国则密切关注日本的动向。石破茂上任后,中日关系出现企稳向好的迹象,双方在老挝举行了首相会晤,确认继续推进战略互惠关系。 但中方对日本在印太地区的安全举措保持警惕。中国外交部多次强调,国家间合作不应针对第三方。 分析人士指出,石破茂的“亚洲版北约”设想虽被淡化,但其推动的OSA框架和海上安全合作,仍可能被视为对华战略围堵的一部分。 石破茂的警告,本质上反映了当前国际秩序面临的两大困境。一是强权政治与规则秩序的冲突。 美俄试图通过领土交易结束战争,这种现实主义做法与国际法和联合国宪章精神相悖,可能削弱二战后建立的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 二是地区安全与全球治理的失衡。俄乌战争不仅是欧洲的危机,其外溢效应已波及印太地区。 日本、印度等国对战争走向的高度关注,表明传统安全议题与非传统安全挑战交织,亟需更具包容性的全球治理框架。 更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在俄乌问题上的立场摇摆加剧了不确定性。特朗普政府一方面推动美俄谈判,另一方面又对乌克兰施压,要求其接受领土让步。 这种“交易式外交”让盟友感到不安。石破茂在G7会议上的“失态”警告,正是对美国战略收缩的焦虑体现。日本担心,如果美国在俄乌问题上妥协,未来在东亚安全事务中也可能牺牲盟友利益。
九三阅兵在即,石破茂突然抛出一个惊雷!日本要打破一个百年禁忌,中方竟可能为他破例
【131评论】【16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