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基辅向特朗普提出交易方案】 8月19日,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乌克兰拒绝了与俄罗斯交换领土的提议,但向美国提出了合作细节。基辅已准备好与美国达成协议并结束与俄罗斯战争的提案 面对特朗普公开质疑“为何不能以领土换和平”的压力,以及俄罗斯提出的“冻结战线换乌军撤离顿巴斯部分地区”的方案,乌克兰选择以商业逻辑回应政治难题。 文件中那句“持久和平不应建立在对俄罗斯让步的基础上”的声明,既是对普京提议的拒绝,也暗含对特朗普商人思维的精准迎合。 毕竟千亿军购大单背后,美国军工业将获得数十年的稳定订单,而欧洲则成了事实上的“买单者”,这种设计不可谓不精明。 他们明确拒绝任何包含领土割让的协议,并警告若按俄方提议撤出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部分地区,等于为俄军“向第聂伯罗快速推进提供跳板”。 泽连斯基早已划出三条红线:不放弃领土、全程参与谈判、获得有效安全保障。这种立场在国内有强大支撑——超过四分之三的乌克兰民众反对以土地换和平,军队中的反对比例更高。 宪法禁止领土割让的条款,此刻成了基辅谈判团队最坚硬的后盾。 耐人寻味的是欧洲角色在此事上的微妙转变。德国总理默茨在华盛顿当面提醒特朗普:“无法想象下次会议能在没有停火的情况下举行”。 欧洲既被期待为千亿军购融资,又急于推动停火,这种矛盾恰恰折射出欧盟在俄乌问题上的两难:既要防止冲突升级危及自身安全,又要避免被美国政策裹挟而背上沉重经济负担。 而乌克兰巧妙地利用这一心态,将欧洲资金、美国武器与自身安全需求捆绑成无法轻易拆解的“三位一体”架构。 除了眼前的武器交易,美乌经济合作的长线布局也在同步展开。一个由美国主导的投资基金已开始运作,其代表团将于9月访问乌克兰考察矿产和基建项目。 回溯今年3月曝光的协议草案,美方曾要求获得乌境内道路、铁路、港口及矿产资源开发的“优先投资权”。 这些动作暗示着美国对乌克兰战后经济重建的深度介入意图。资本市场的反应或许更具前瞻性——乌克兰电信巨头基辅之星选择在纳斯达克而非欧洲交易所上市,其CEO直言和平协议将“显著提升公司价值”。投资者用真金白银押注这场博弈的未来。 无人机合作则成为这场交易中最具技术想象力的部分。虽然7月份泽连斯基鼓吹的“用无人机换美国武器”计划被质疑技术原创性不足,但新提案将合作升级为价值500亿美元的生产投资计划,凸显乌克兰试图将战场经验转化为产业优势的战略意图。 实战检验过的无人机技术搭配美国资本和市场渠道,确实可能催生新的军工复合体,这比单纯买卖武器更符合长期安全合作的定义。 纵观基辅的提案,本质上是在用商业智慧解决政治死结。当特朗普把国际关系简化为交易艺术时,乌克兰顺势将国家生存问题包装成能让美国获利的生意;当欧洲担忧被边缘化时,乌克兰赋予其“金主”角色以维持其参与感;当国内民意忧虑主权让步时,文件白纸黑字写明“不割让领土”。 这种多方平衡术背后,是一个资源有限的国家在强权博弈中展现出的惊人外交创造力。 这份千亿提案能否真正落地尚存变数。欧洲是否愿意全额埋单?美国国会如何看待长期安全承诺?俄罗斯对此将作何反应?这些问题仍悬而未决。 但基辅至少证明了一件事:小国在大国角力中并非只能被动等待命运安排。通过将自身安全需求转化为合作伙伴的经济利益,乌克兰正尝试在谈判桌上构筑一道用合同条款铸成的“爱国者”防线——这可能是比任何武器都更聪明的自卫方式。 素材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官方账号 2025-05-01 09:34
冯德莱恩“不识相”的一番话,让特朗普很不爽,当场给怼了回去! 在刚刚结束的美
【4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