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乔冠华归葬故乡盐城遭到拒绝,妻子章含之无奈之下找到一个人帮忙,此人在

琉璃映月情 2025-08-18 20:56:14

1985年,乔冠华归葬故乡盐城遭到拒绝,妻子章含之无奈之下找到一个人帮忙,此人在当时的环境下,不仅没有丝毫顾忌,反而还主动说道:放我这吧,我可以替他当守墓人! 乔冠华1913年出生在江苏盐城建湖县庆丰镇东乔村,那地方是典型的书香门第家庭,从小他就聪明过人,别人叫他苏北神童。1929年他考上清华大学哲学系,那时候才16岁,读了四年书,接触了不少西方思想。1933年他去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留学,没多久转到德国图宾根大学,继续深造哲学,1939年拿了博士学位回国。那年头留学不容易,他回国后直接投身新闻工作,在香港创办杂志,写国际评论,分析时局,笔锋犀利。抗日战争爆发,他跑到重庆,参与宣传活动,结识了不少外交圈的人。1946年,他跟着周恩来去南京上海搞谈判,积累经验。新中国成立后,他进外交部,当新闻司司长,负责对外宣传,渐渐成了外交骨干。 乔冠华的外交路子走得稳,1954年他参加日内瓦会议,帮着处理国际事务,表现突出。1971年是中国重返联合国那年,他带队去纽约,在大会上讲话,讲完后仰头大笑,那一笑被全球媒体拍下来,成了标志性瞬间,象征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站稳脚跟。他那时候已经是外交部副部长,1974年升到部长,推动了不少建交工作,比如跟美国关系正常化,他参与起草联合公报。乔冠华文章写得好,毛泽东说过他的文章顶得上几辆坦克,影响力大。他个人生活也挺有故事,第一任妻子龚澎是外交部新闻司长,两人育有子女,1970年龚澎去世。1973年他娶了章含之,她比他小22岁,在外交部工作,两人婚姻得到认可。晚年他健康出问题,1983年9月22日因肺癌在北京医院去世,年70岁。新华社就发了42字讣告,处理得很低调,章含之取回骨灰,没搞正式仪式。 乔冠华去世后,章含之想按他生前愿望,把骨灰运回盐城落叶归根。1984年底,她带着骨灰去盐城市政府,找相关部门商量墓地的事儿,希望在东乔村附近找块地。结果官员们开会讨论后,只回四个字:暂不同意。没给啥具体理由,就说现在不合适。章含之碰壁后,只能把骨灰带回北京,在家卧室柜子上放着,一放就是近两年。那段时间,她试着联系其他地方,但都没进展。乔冠华生前对故乡感情深,常说退休后想回盐城过安静日子,可现实就这样卡住了。 章含之后来想起李颢,这人是乔冠华的老朋友,早年1940年代在重庆,李颢是医生,当时乔冠华得急性腹膜炎,差点没命,李颢冒险做手术救了他。从那以后,两人成了生死之交,李颢后来调到苏州医学院当教授。章含之联系上李颢,说明情况,李颢马上答应帮忙。他联系苏州吴县县委书记管正,管正听了乔冠华的事迹后,批复同意,在东山华侨公墓划块地。那公墓环境安静,靠近太湖,适合安息。1985年清明节,乔冠华骨灰就安葬在那儿。李颢不光帮忙找地,还主动承担守墓责任,常去维护,确保墓地干净整洁。这事儿在当时的环境下,李颢没啥顾忌,就这么办了。 乔冠华跟苏州有渊源,早年陪外宾游拙政园时,他就说过退休想在苏州住。章含之母亲是苏州人,外婆家在东山,她小时候在那玩过。安葬后,这地方成了乔冠华的归宿,但后来又有了变化。2002年,上海福寿园建了乔冠华纪念碑,那园子是人文纪念公园,安葬了不少名人,章含之同意迁部分骨灰过去,碑上刻了诗词。2004年,盐城方面主动联系,在故居旁修了墓地,终于实现了落叶归根的想法。2009年,乔冠华子女为他和第一任妻子龚澎建了合葬墓,在北京某地,两人并排安息。这些墓地分布不同地方,各有含义,苏州是友情见证,上海是人文纪念,盐城是故乡情结,北京是家庭团聚。

0 阅读:63
琉璃映月情

琉璃映月情

‌感谢大家关注,我会继续努力,为大家带来更好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