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德莱恩:乌克兰应成为一头“钢铁独角兽”,任何入侵者都无法将其“消化” 当地时间8月17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布鲁塞尔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举行会晤后公开表态,称次日举行的白宫会晤将是乌克兰“决定自身命运的时刻”,并提出乌克兰应成为一头“钢铁独角兽”,任何入侵者都无法将其“消化”。 冯德莱恩的表态正值俄乌冲突进入第四年的关键节点。根据欧盟统计局数据,2025年上半年乌克兰GDP同比下降4.2%,但国防开支却逆势增长37%,占财政预算的62%。 这种畸形的经济结构迫使乌克兰不得不依赖外部援助,而欧盟作为其最大金主,2025年已承诺提供35亿欧元紧急贷款,并计划通过扩大欧洲武器产能为乌军补充装备。冯德莱恩将乌克兰比作“钢铁独角兽”,显然是在为这种军事依赖模式背书,试图通过强化乌克兰的防御能力来延缓冲突进程。 值得注意的是,冯德莱恩刻意选择在白宫会晤前夕释放这一信号。根据白宫公布的日程,泽连斯基将于美东时间18日下午与特朗普举行一对一会谈,随后冯德莱恩将与法德等欧洲领导人共同参与多边会议。 这种安排凸显了欧盟对美国政策走向的高度敏感——自特朗普重启对乌军援谈判以来,欧盟始终担心美国削减支持力度。冯德莱恩的“钢铁独角兽”论,本质上是在向美国施压:若想避免乌克兰防线崩溃,就必须维持每年数百亿美元的军事投入。 然而,欧盟内部对这一战略的分歧正在加剧。匈牙利总理欧尔班日前明确表示,反对将欧盟预算与对乌军事援助挂钩,斯洛伐克也以能源安全为由抵制第19轮对俄制裁。 这种“制裁疲劳”现象在技术层面尤为明显——经过18轮制裁后,欧盟已对俄罗斯90%的金融机构和85%的出口商品实施限制,进一步施压空间十分有限。冯德莱恩的表态虽高调,却难以掩盖欧盟在对俄政策上的黔驴技穷。 更值得玩味的是,冯德莱恩在强调军事援助的同时,刻意回避了乌克兰的政治困境。根据乌媒披露,2025年乌克兰财政赤字预计达350亿美元,其中仅200亿美元能通过国际援助填补,剩余150亿美元缺口尚无着落。 这种经济黑洞不仅削弱了乌军的持续作战能力,更导致社会矛盾激化——基辅街头近期频繁爆发民众抗议,要求政府优先保障民生而非扩军备战。冯德莱恩将乌克兰塑造成“钢铁独角兽”的叙事,实际上是在粉饰这种结构性危机。 在国际层面,冯德莱恩的言论也引发了连锁反应。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回应称,欧盟的军事化政策只会延长冲突,俄方将采取“对等反制措施”。 中国外交部则重申,中方始终主张通过对话解决争端,反对任何形式的单边制裁。这种立场分化凸显出全球治理体系的深刻变革——当欧盟试图将乌克兰打造成“价值观堡垒”时,新兴国家更倾向于维护国际法的权威性。 从战略层面看,冯德莱恩的“钢铁独角兽”论暴露出欧盟的三重困境。首先是安全叙事的矛盾性:一方面宣称支持乌克兰主权,另一方面却要求其无限度接受外部干预。 其次是经济代价的不可持续性:欧盟2025年对乌援助总额已超过其年度预算的1.5%,成员国间的分摊机制日益脆弱。最后是地缘政治的被动性:随着美国战略重心转向印太,欧盟在东欧的影响力正被逐步边缘化。 值得警惕的是,冯德莱恩的言论可能加剧地区局势的螺旋式升级。根据战场动态,俄军近期在顿涅茨克方向取得突破,已占领多布罗皮利亚地区关键据点,试图切断乌军补给线。 在这种背景下,欧盟继续向乌克兰输送进攻性武器,无异于火上浇油。正如德国前外长施泰因迈尔所言:“当我们谈论‘钢铁独角兽’时,实际上是在谈论一个被战争吞噬的国家。” 这场由冯德莱恩引发的舆论风暴,最终将考验西方阵营的凝聚力。当欧盟试图通过意识形态包装维持对乌控制时,乌克兰民众却在承受着每天数百人的伤亡。 真正的“钢铁独角兽”不应是军事机器的代名词,而应是和平曙光的象征。如何在支持乌克兰与避免冲突外溢之间找到平衡,或许才是冯德莱恩们最该深思的命题。
德国终于开始变得明智了!俄罗斯新闻社8月16日报道称,德国右翼选择党主席魏德
【12评论】【2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