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吐槽22岁郑钦文获得“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大奖。感动了中国,却没有感动中国网友,网友不买单,并说这档节目越来越差了。 在很多人心里,感动中国该是另一副模样。 记得前些年,领奖台上站着的多是些名字不太响亮的人:有在大山里教了40多年书的老师,一辈子没走出过县城,却让几百个孩子考上了大学; 有守着荒漠种树的老人,把半辈子耗在风沙里,硬生生种出一片绿洲; 还有那些研究卫星、芯片的科学家,在实验室里熬白了头,就为了让国家在某个领域能抬起头。 这些人身上有个共同点,他们的付出像阳光一样,照到了很多人身上,不是为了自己,是为了更多人的日子能好过点。 可郑钦文是个网球运动员,2024年在巴黎奥运会上拿了女单金牌,这是中国网球史上头一回有人在奥运会单打项目上登顶。 为了这块金牌,她确实拼得厉害,半决赛遇上世界排名第一的斯瓦泰克,开局就0比4落后,最后愣是扳了回来; 决赛那天温度快到35度,她在场上跑了快3小时,赛后说自己差点抽筋。 这些事在体育新闻里看,确实让人捏把汗,但要说到“感动中国”,很多人就转不过弯了。 有人翻出她的成长经历:2020年刚成职业选手时,世界排名630位,两年就冲进前50,被叫做“火箭少女”。 背后的付出也不少,教练说她总比别人早两小时去训练场,失误多了就加练几百个发球,大夏天顶着38度高温练到没力气拧瓶盖。 后来她手肘受伤,做了手术,不到一个月就又开始训练,害怕积分掉下去。 这些故事听起来很励志,但放在感动中国的名单里,就显得有点“挤”。 毕竟,哪个职业运动员不拼命呢? 足球运动员冬天在雪地里训练,体操选手从小就练得满身伤,这些难道就不算励志? 更让人心里不舒服的是,这几年感动中国的名单越来越“眼熟”。 以前能看到摆摊资助学生的普通人,能看到守边疆的战士,现在却多了不少明星、运动员。 有人说,体育界不是第一次有人入选,姚明、刘翔都上过台。 可姚明带动了篮球在中国的发展,刘翔打破了黄种人在短跑项目上的壁垒,他们的突破带着点“开天辟地”的意思。 郑钦文的金牌很珍贵,但要说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精气神,好像还差点意思。 依稀记得有个叫白方礼的老人,蹬三轮车蹬到90岁,攒的钱全捐给了贫困学生,到死都没进过感动中国的名单。 现在,一个拿了奥运金牌的运动员却站在了领奖台上,难免让人觉得这榜单的秤砣歪了。 还有人翻出郑钦文受伤后的事,说她手术刚完就被人骂“不够努力”,跟当年刘翔退赛被网暴如出一辙。 有人觉得郑钦文值得,年轻运动员需要鼓励; 有人觉得名单变了味,再也找不到当初看节目时掉眼泪的感觉。 或许,不是郑钦文不够好,而是大家对“感动”的期待,还停留在那些愿意为别人搭梯子的人身上。 毕竟,能让人记一辈子的感动,从来都不是“我赢了”,而是“你难的时候,我帮过”。 今天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大家对此事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和讨论,感兴趣的可以点击头像加关注,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我们下期见。 信源: 原文登载于光明网2025年08月17日关于《郑钦文入选10大感动中国人物》的报道
中国网球运动员,郑钦文恢复训练,年终排名或跌出前30!在肘部关节镜微创手术过去
【1评论】【1点赞】
随便看看
这节目以前是真感动,现在是真“敢动”!体育项目是激情与热爱,感动个啥?就算足球拿到世界杯也感动不了吧,最多就是牛🐮,激动!这个节目不应该平行行业,这就是实实在在的人做实实在在的事儿感招着平平常常的人!
用户54xxx02
我觉得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