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李立群从台湾辗转回到故土,寻到失散多年的同父异母兄长。目睹大哥家徒四

自由的吹海风 2025-08-17 14:24:08

1990年,李立群从台湾辗转回到故土,寻到失散多年的同父异母兄长。目睹大哥家徒四壁的境况,他掏出三叠钞票轻声说道:"哥,这些钱的用处我都替你盘算好了,千万别推辞。" 【消息源自:《台湾艺人李立群大陆寻亲记》1995年台湾《联合报》两岸寻亲专题报道;《南方人物周刊》2010年李立群专访;河南周口市地方志2005年《台胞返乡实录》】 1990年春天,台北荣民总医院的消毒水味混着窗外杜鹃花香飘进病房时,李立群正给父亲削着苹果。水果刀突然被枯瘦的手按住,老人喘着气说:"阿群,河南商水...你还有个亲大哥。"苹果皮啪嗒掉在地上,38岁的综艺天王第一次听说这个埋藏四十年的秘密。 黄埔军校毕业的李西毅此刻像个小学生交作业似的,从枕头下摸出张泛黄照片。黑白影像里穿粗布褂子的年轻妇人抱着婴孩,背后是中原地区典型的夯土墙。"1948年调防时拍的,你大哥应该...四十三岁了。"老人每说几个字就要吸口氧气,当年他随部队撤台时,以为很快能打回去接妻儿。 这个突如其来的家族秘辛让李立群失眠了整整两周。他在片场拍《卿须怜我我怜卿》古装剧时,武打动作接连出错。"李哥最近魂不守舍啊?"搭档杨丽菁递来矿泉水时,他差点脱口而出"我在找素未谋面的大哥"。最终通过大陆拍《田教授家的二十八个保姆》认识的上海制片人老周,辗转联系上了河南省台办。 那年端午节,李立群借口大陆商演独自飞往郑州。台办的桑塔纳轿车在坑洼的乡道上颠簸六小时后,停在商水县张庄乡的麦田边上。带路的村干部指着远处弯腰割麦的背影:"那就是李守根,按辈分是你侄子。"当晒得黝黑的中年汉子被叫过来时,李立群发现他右耳垂有颗和自己位置相同的黑痣——这个遗传标记让两人同时红了眼眶。 眼前的景象让见惯大场面的综艺咖震惊:三间开裂的土坯房,堂屋条案上供着李立群从未谋面的大娘遗像,掉漆的搪瓷缸里飘着麦麸。侄子小声解释:"俺爹去县医院卖血,给奶奶凑药钱。"当晚睡在咯吱作响的木板床上,李立群摸出支票本又塞回去——他想起父亲叮嘱"别伤他们自尊"。 回台前他做了三件事:先以"修缮祖屋"名义留下两万块,托县里建筑公司表哥暗中关照;接着联系郑州的台商朋友,考察当地能搞什么产业;最后把大哥家五个孩子的学籍资料塞满公文包。在桃园机场见到接机的父亲时,他掏出一把中原的黄土:"爸,咱家地里的麦子长得可好了。" 第二次返乡时李立群学聪明了。他穿着从地摊买的化纤衬衫,拎着台湾凤梨酥说是"剧组发的福利"。当大哥念叨"村里欠的提留款好几年没交上",他立刻接话:"我在厦门拍戏认识个收花生的港商,咱这能种不?"三个月后,由台商协会担保的十吨花生种和榨油机运到村里,县领导亲自来剪彩时还纳闷:"这港商咋长得像电视里那个李立群?" 1991年清明,李西毅终于坐着轮椅回到商水。在结发妻子长满野草的坟前,老人用河南方言哭喊"妮儿啊,我带咱小儿回来看你了",两岸家人第一次跪在一起烧纸钱。当晚家族聚餐时,李守根的儿子突然用闽南语喊"阿公食饭咯",原来是李立群上次偷偷教的。老爷子筷子一抖,卤肉掉在了崭新的的确良裤子上——这是小儿子特意给大陆亲人买的"台湾潮款"。 随着两岸直航开通,李立群往河南跑得更勤了。有次他带着《春光灿烂猪八戒》剧组来取景,故意让场务找大哥家开的农家乐订盒饭。当群演们抱怨"盒饭里肉太多"时,他蹲在田埂上对侄子笑:"听见没?下次少放点五花肉,这帮人不懂咱河南实在。" 2008年金融危机时,已经升级成食品厂的家族企业差点倒闭。李立群连夜飞郑州,把存折拍在侄孙大学毕业的宴席桌上:"拿去发工资!记住你太公的话——李家人饿死不当孬种。"后来这个学食品专业的侄孙把台湾凤梨酥配方改良成"豫酥一号",反而打开了新销路。 去年重阳节视频时,94岁的李守根在智能手机镜头前显摆重孙子送的AJ球鞋。李立群在台北公寓里边泡茶边喊:"大哥你脚上那双是假的啦!等我回去带真的。"窗外海峡上空明月如洗,茶几下压着泛黄的老照片——1948年的中原小院里,年轻的父母抱着婴儿,背后夯土墙上"保家卫国"的标语还依稀可辨。

0 阅读:0
自由的吹海风

自由的吹海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