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俄罗斯将2艘航母,以89万美元价格,当废铁卖给韩国。可航母即将运走时,俄反间谍专家发现,大量绝密武器竟差点被卖! 俄罗斯上校出生在苏联时代,从海军底层一步步爬上来,靠着执行任务积累经验,到太平洋舰队管事儿。他主要负责退役装备的处理,接触过不少军舰,包括那些大块头的航母。日常工作就是检查船况,安排拆解队伍,确保东西按规定走流程。但在这次卖航母的事儿上,他利用职位便利,在拆武器环节动了手脚,跳过了关键步骤,导致敏感部件没拆干净。他的行为直接引发调查,之后人就失踪了,留下一堆烂摊子。反间谍专家则是情报部门的骨干,多年搞军事情报监控,经验老道。他分析档案,追踪异常,擅长从细节里挖出问题。在事件中,他带头查交易记录,发现上校的漏洞,推动小组行动。他的工作避免了更大损失,继续在岗位上处理类似案子。上校的失踪让事儿更复杂,调查人员翻了他的办公室,找到些交易痕迹,但人影都没了。专家则坚持查下去,确保国家机密不外泄。 俄罗斯经济那时候真是一塌糊涂,苏联解体后欠了一屁股债,养不起那些老航母。明斯克号和诺沃罗西斯科号是基辅级航母,明斯克号1978年服役,长273米,宽49米,满载排水量四万吨出头。它能垂直起降战斗机,甲板设计特别,六成空间给飞机,其余塞满武器,火力猛得像巡洋舰。诺沃罗西斯科号1982年入役,姐妹舰,性能差不多,在冷战时巡逻太平洋,威慑对手。解体后,俄罗斯接手,但没钱维护,开销包括燃料、工资、修理,上亿卢布砸进去。船厂跑到乌克兰,技术支持断了,留着就是烧钱包袱。俄罗斯咬牙决定退役,以低价卖韩国,当废铁处理。交易价1300万美元,报关时显示89万美元,远低于建造成本。韩国眼馋这些船,想研究技术,提升自己海军实力,本土造航母难,资金技术都不行。现在买来,能拆开看设计,还拉近俄韩关系。双方谈妥,合同要求韩国必须全拆成钢板,不能留着用。韩国答应了,虽然遗憾,但至少能先研究研究。 航母从苏维埃港出发,上校带队监督。船到韩国海关,工作人员检查,发现船上雷达、导航、导弹系统全在,没拆。按报关单,这价不可能带武器。消息上报俄罗斯,高层组调查小组,反间谍专家加入。他查交易前后记录,发现上校失踪,怀疑他搞鬼。上校在拆除中故意留手,让绝密东西差点儿卖掉。专家走访工人,确认上校指令跳过步骤。小组搜上校住所,空了,文件乱扔。专家评估风险,那些武器包括先进雷达和导弹发射架,泄露出去麻烦大。俄罗斯紧急止损,联系韩国重申拆解要求。整个过程暴露管理漏洞,上校角色成焦点。他的贪腐行为差点儿酿祸,专家团队加紧封锁,避免技术流失。韩国接收后,按合同处理,但金融危机打乱计划。 韩国先拆诺沃罗西斯科号,全成钢板。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来袭,韩国经济崩,资金没了,继续拆明斯克号成问题。船闲置港口,生锈变废。1998年中国公司买走,运到深圳,改成军事主题公园。游客能看展览,感受冷战遗物。上校从此没影,调查说他涉嫌腐败。反间谍专家继续情报工作。航母一艘废了,一艘变展示品。 俄罗斯卖航母这事儿,根儿在经济困境上。苏联解体,俄罗斯继承海军家底,但债务压身,国际动荡,养航母像养金鱼缸,得天天砸钱。明斯克号和诺沃罗西斯科号设计牛,基辅级首创垂直起降,武器密集,作战灵活。冷战时,它们在海域转悠,给西方压力大。但维护费高,船厂分家后,修理难。俄罗斯没辙,贱卖韩国。韩国想借机学技术,海军梦大,但合同限死,只能拆。海关查出武器没拆,俄罗斯慌了,反间谍专家挖出上校黑幕。他利用职权,疏漏拆除,差点儿让机密外流。调查推进,止损及时。韩国拆一艘,危机中断另一艘,转手中国。事儿曲折,暴露军售风险。
1995年,俄罗斯将2艘航母,以89万美元价格,当废铁卖给韩国。可航母即将运走时
无畏战士闯龙潭
2025-08-17 02:18:35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