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安全红线前,Oracle为何成了必须拆的“定时炸弹”? 前阵子看到个新闻,

锐擎看科技 2025-08-16 20:45:50

数据安全红线前,Oracle为何成了必须拆的“定时炸弹”?

前阵子看到个新闻,说甲骨文中国区又在裁员,而且专挑高薪老员工下手。这让我想起十年前,它在上海的总部大厦那叫一个气派,号称“永不裁员”。现在看还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如今,国产数据库成为了主流,说白了是咱们终于把数据安全的主动权攥在了自己手里。 斯诺登事件刚出来那会儿,不少人捏了把汗。咱们的金融交易、政务数据,核心数据库都用着国外的产品,就像家里的钥匙握在外人手里。更要命的是,国外厂商的核心代码是闭源的,有没有“后门”、会不会被远程操控,谁也说不准。美国《云法案》明着规定:只要数据被美国企业“拥有、监管或控制”,无论它们实际存储在哪个国家,美国政府都可以一纸法院命令强制调取。对银行、能源这类掌握大量敏感数据的关键行业来说,这种“长臂管辖”简直是悬在头顶的剑。 所以国有大行果断换数据库根本不是跟风,而是出于战略安全的考虑。近日,《金融电子化》通过对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交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六家国有银行的调研显示,目前仅有少量业务系统应用Oracle数据库,其中,使用华为云GaussDB数据库的业务系统数量占比最高,GaussDB能接下这担子,靠的不是运气,是真解决了“安全”和“好用”这两个硬骨头。它是国内唯一从芯片到数据库全栈自主的产品,相当于从地基到屋顶全自己盖,别人想留后门都没机会。而且它通过国内外安全顶级认证,是国内唯一一家获得国际/国内双CC EAL4+最高安全等级认证的数据库,防勒索、防伪冒、防攻击、防篡改的本事都是实打实的。这就像给数据加了多重保险,钥匙只有自己有。 最关键的是它的三层池化技术,把数据库拆成计算、内存、存储三个独立模块,灵活得像搭积木。这技术牛在哪?别家换数据库,企业得停下业务改代码,光测试就得半年;GaussDB不用改一行代码就能无缝迁移,连PolarDB都做不到。就像给运行中的飞机换发动机,还不耽误航班,这才让银行敢放心换。现在IDC报告说,华为云数据库在中国本地部署市场份额超过了甲骨文,位列行业第一。这背后不只是一个产品的胜利,更是咱们在数据安全上的“破局”——以前是别人定规则,现在咱们能自己造“保险柜”了。听说,后面华为云GaussDB数据库还将基于灵衢架构,持续加强其性能、资源利用率和高可用性,助力企业灵衢超节点对等迁移,性能更上一层楼。

从甲骨文撤退到GaussDB崛起,咱们守住的不只是市场份额,更是数字时代的国家安全底线。这仗打得漂亮,因为它说明一个道理,核心技术攥在自己手里,才是最踏实的安全!

0 阅读:43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24

用户10xxx24

2
2025-08-16 21:33

力挺华为!爱国情怀满满的任正非!民营企业的骄傲华为!

归零

归零

1
2025-08-16 21:56

从甲骨文撤退到GaussDB崛起,数据安全的主动权终于在我的自己手里了

锐擎看科技

锐擎看科技

锐擎喜欢看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