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赞]赖清德最害怕的事发生了,大陆将上马大工程,2300万台湾民众受益。赖清德最怕的是啥,就是岛内居民和大陆越来越亲切啊。最近大陆又动工了一个大工程,估计赖清德都要辗转难眠了,这是个什么工程呢?其实就是给金门的供水工程。这也让很多人奇怪,金门为何需要大陆供水,他们那么缺水吗? (信源:中华网——赖清德害怕的事情发生了,大陆将上马大工程,2300万台湾民众受益) 对今天的金门人来说,拧开水龙头就有清水用,几乎是天经地义的事。但就在七年多前,情况可完全不是这样。缺水,曾是刻在几代金门人记忆里的集体焦虑,洗个澡都要计算时间,洗衣机更是要等衣服堆成山才舍得开。 改变这一切的,是一条从福建流向金门的水脉。自2018年通水以来,这条无形的大动脉已为金门输送了超过4300万吨淡水。 这个数字听起来好像有些疑惑,但换个说法就明白了:如今金门自来水厂的供水量,八成以上都来自大陆。正是这股稳定、充沛的水流,让金门人彻底摆脱了用水的束缚。这不仅关乎日常生活的便利,更直接关系到当地的经济命脉。 比如金门高粱酒,作为当地的支柱产业,离了优质水源就等于无米之炊。而大陆供水,恰恰稳住了它的生产根基,甚至让它有了底气去开拓更广阔的市场。说到底,这湾清水流进的,也是当地百姓实实在在的口袋。 不过,这股清泉在滋润民生的同时,也让海峡对岸的一些人很头疼。对于那些想尽办法要切断两岸联系的势力来说,这项工程实在太过扎眼,让他们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反对吗?这无异于公然跟金门民生作对,当地的选票就别想要了。支持吗?又等于在为“两岸融合”背书,跟自己的政治主张拧着来。 于是,便有了一些听起来有些苍白的回应,比如台湾水利部门曾称“金门水源充足,自有水源占七成五”。 可问题是,如果真的那么充足,金门人过去几十年限水的苦日子又是怎么回事呢?在稳定运行七年的事实面前,这种辩解反而更凸显出大陆持续推进这项工程,是真心实意在为金门的长远发展考虑。 而大陆的规划,显然不止于此。为了给金门的水源上一个“双保险”,一条新的供水线路——金门供水第二通道工程正在积极筹备。 他的新计划将要在这里建一个巨大的水库,规划年供水量达到7亿吨。这个量级,等于要为金门建一个永远不会见底的“大水缸”,彻底终结其关于缺水的历史记忆。 这根水管所牵引出的,是一个更大的布局。在福建的规划里,“通水”只是“新四通”的序曲,后续的“通电、通气、通桥”也早已提上日程。当能源、交通这些基础脉络逐一接通,金门与大陆将不再是隔海相望的两个地理单元,而会成为一个联系紧密的经济与生活共同体。 这种由民生需求驱动的深度融合,正在形成一股难以逆转的趋势。当一个个合作项目落地,当两岸民众的利益盘根错节地交织在一起,那些空洞的政治口号就显得越来越没有市场。 毕竟,对于普通人来说,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远比虚无缥缈的意识形态争论来得重要。在这股大潮面前,那些试图制造隔阂的力量,活动空间只会越来越小。 所以当这个项目要建立的时候,赖清德将会是最害怕的,毕竟项目建成后有多少人会对大陆的看法进行改观。而这也将他之前发言所讲的两岸之间互不往来的言论相互矛盾。这对于他来说不就是啪啪打脸吗? 从七年前对一滴水的渴望,到今天对用水自由的习以为常,这股跨海而来的清泉,改变的不仅是一座岛屿的生态,更悄然重塑着人们的心理认知。 它传递出一个再简单不过的信号:当民生福祉成为共同的目标时,任何人为的藩篱都终将被冲破。这或许才是两岸走向融合,最朴素也最坚实的逻辑。
解决台湾问题最近又有了新的思路,既不与你搞和平谈判,也不直接武力统一,而是让台湾
【13评论】【1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