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怼日本人,美国人比我们火力猛多了!日本人举行隆重的原子弹爆炸80周年纪念,有不

烟雨评社 2025-08-16 18:15:13

论怼日本人,美国人比我们火力猛多了!日本人举行隆重的原子弹爆炸80周年纪念,有不少日本人在网上蛐蛐,要求“美国人应该向日本道歉,当年不该丢原子弹”,美国网友当然不会惯着,有网友直接丢出来这三张图,让日本人哑口无言。 8月6日,广岛和平纪念公园的钟声准时敲响,日本首相宣读着精心准备的讲稿,重申着“不能让悲剧重演”的誓言。可在这份庄严之下,核爆幸存者的后代和许多日本网民激烈地要求:“美国必须先为投下原子弹道歉,再谈其他。” 这种诉求表面看似乎合情合理,可矛盾的是,许多高喊“美国必须道歉”的,恰恰是那些主张“上一代人的事与我们无关”、“日本不该向中国道歉”的同一群人。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竟出自同一群体。 要解开这个疙瘩,就得回到1945年的那个夏天。当时,一份份作战推演报告摆在美国总统杜鲁门的桌上,结论很残酷:如果强行登陆日本本土,美军预计将伤亡超过一百万,而日本方面的军民死亡可能超过千万。 与此同时,日本军政府狂热地拒绝了《波茨坦公告》,公然叫嚣“一亿玉碎”,并紧急组建“国民义勇战斗队”,准备让所有国民,无论老幼妇孺,都用血肉之躯抵挡盟军。 在这样的背景下,投下原子弹成了一个旨在迅速结束战争、避免更大规模伤亡的艰难抉择。它是一场惨剧,但更是那场由日本发动的战争的终章。 不过,故事的结局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它有一个血腥的开端。历史记得,是日本在1941年偷袭珍珠港,将战火引向了美国。历史更记得,在此之前,日本军国主义的战车早已在亚洲大陆上碾过累累白骨。 在南京,三十万平民惨遭屠戮;在中国东北,731部队将活人当做细菌和冻伤实验的材料,犯下反人类罪。从甲午战争到全面侵华,再到席卷东南亚,日本的扩张给整个亚洲带来了深重灾难。 广岛上空的蘑菇云,正是这台失控的战争机器疯狂运转后,最终反噬其主人的必然结果。亚洲的苦难是因,广岛的悲剧是果,这个逻辑链条,清晰而无可辩驳。 那么,如此清晰的因果关系,为何会在今天的日本社会变得模糊不清,这就要指向一场持续了数十年的国家记忆塑造工程。 负责这项工程的,一边是参拜靖国神社甲级战犯,一边又在和平公园为核爆死难者落泪的政客,他们用行动示范了什么是双重标准。而具体施工的,则是日本的教育系统和主流媒体。 教科书年复一年地淡化侵略历史,用“进入”之类的中性词美化战争;电视台反复播放广岛的惨状,却对南京大屠杀的影像资料避而不谈。 在这种系统性的过滤下,一代代日本人被“我们才是战争受害者”的叙事包裹着长大。他们很自然地认为美国亏欠了他们一个道歉,却对自己国家曾扮演的加害者角色毫无知觉。 这种被扭曲的历史观,从来不只是自怨自艾那么简单,它正在为日本当下的野心铺路。日本防卫预算连年飙升,武器出口禁令被解除,“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叫嚣不绝于耳时,一幅令人警惕的画面便浮现出来。 一个执着于要求别国为历史负责的国家,自己却在为未来的军事干预蠢蠢欲动。他们用受害者的身份作掩护,行的却是为新一轮地缘冲突做准备的勾当。 正因如此,当日本质问美国为何不道歉时,许多美国网民只简单地回复:“你们先看看自己干了什么?” 亚洲各国等待日本一句真诚的道歉,已经等了近八十年。然而,年复一年的纪念仪式,如果只用来巩固自己“受害者”的形象,那不过是一场自我感动的独角戏。 广岛的钟声每年都会响起,但如果钟声里没有对自身罪行的深沉反思,那它就永远只是回荡在废墟上的风,吹不散历史的尘埃。真正的和平,不是靠要求别人道歉换来的,而是从正视自己的过去开始。

0 阅读:0

猜你喜欢

烟雨评社

烟雨评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