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金条、送手机!深圳一女子收到“包养”邀约:每月生活费2万-5万 一场虚假的“金钱诱惑”背后:一名女士的被骗经历 某天,李女士在浏览社交平台时,无意中收到一条陌生人的私信。内容异常吸引人:每月可获得2万到5万元的生活补助,还会赠送金条作为首次见面的礼物。起初,她以为是广告或虚假信息,但随着对方不断发来“保证金”和“实物”截图,李女士开始动心。 这名自称“张先生”的男子声称自己从事黄金贸易,家庭关系不睦,常年需要伴侣陪伴。为了打动李女士,他还发来一张手机购物的截图,显示他已为她购买了一部苹果手机,作为见面礼。这样的“豪气”让李女士觉得对方是真心实意,逐渐放下戒备。 几天后,双方约定在市中心的某家酒店见面。见面当天,张某一到场就拿出一根金光闪闪的金条,声称这是自己从事黄金生意的朋友送的礼物,虽然不能直接变现,但可以通过熟人帮忙处理。为了表达诚意,他还当场赠送了手机,试图赢得李女士的信任。 在酒店的交谈中,张某不断表现出对李女士的关心和体贴,逐渐让她放松了警惕。两人相处的过程中,张某提出要给她买点“回礼”——一瓶五粮液,作为“感谢”。李女士没有多想,就按照对方的要求,现场用手机下单购买了两瓶酒,然后由张某转交。 然而,事情很快出现了变化。第二天,李女士试图联系张某,询问金条的变现事宜,却发现对方已经将她拉黑,无法再联系到他。她心中升起疑问,赶紧把金条送到鉴定机构检测。结果令人震惊:那根金条竟然是假的!更令人震惊的是,她之前用来“证明”手机购买截图的图片,实际上是经过P图处理的伪造证据。 经过反复核查,李女士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所谓的“金条”和“手机”都是虚假的,而自己花费的两瓶五粮液是真实的。她感到极度愤怒和失望,立即报警。警方调查后发现,张某在短短两个月内,利用类似手法骗取了多名受害者的财物。归案后,他认罪认罚,并在法庭上主动退还部分赃款。 最终,法院根据相关法律判决张某有期徒刑,依法追究其诈骗罪行。这起案件也引发了公众的警觉,提醒大家在网络交友和金钱交易中要保持警惕,避免陷入虚假的“高薪包养”陷阱。 来源:潇湘晨报 转自:深圳市人民检察院
听说过深圳荔枝公园四大恨嘛
【2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