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八路军侦察员曹世范执行完任务后,前往一位村长家中借宿。村长热情款待,备下丰盛饭菜。可曹世范刚动筷子,就惊觉屋外已被百余敌军团团围住,而方才还殷勤招待的村长,此刻竟不知所踪。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山东乡村的夜晚本该平静,可谁知一顿热饭背后藏着杀机。八路军侦察员曹世范刚完成任务,走进村长家借宿,饭菜上桌的瞬间,门外枪影幢幢,百余伪军已将他围住。村长那张笑脸,原来是伪装的陷阱,这段故事让人不由得捏把汗:他如何脱险? 说起曹世范,这位山东汉子1924年5月出生在寿光县一个普通农家。家里穷,日子苦,但他从小就对鬼子汉奸恨得牙痒。1940年,16岁的他投身八路军,编入鲁中军区一团青年队。那时候抗日战争正打得热火朝天,日伪军在山东根据地到处扫荡,八路军靠着群众基础坚持游击战。曹世范年纪小,但胆子大,在大柏山战斗中,他跟着部队冲锋,击毙了三名日军,还缴获了三支步枪。攻打北阴村时,他又立下功劳。可惜在一次战斗中,左手挨了枪子,落下了残疾。从那以后,他转做侦察员,左手虽废了,但对革命的热情一点没减。 抗日战争进入1944年,山东鲁中地区形势更严峻了。日伪军加强封锁,伪军“和平军”那些家伙到处活动,汉奸也多起来。八路军侦察任务越来越重要,得摸清敌情才能打胜仗。曹世范和战友张成利就是这样,奉命去昌乐县南部侦察。那年夏天,他们连续几天潜伏,离敌人据点最近时不到三里路。任务完成后,天黑了,两人进了于家岭村,找村长于德水借宿。 村长于德水表面上客气得很,端出腌鱼和杂粮饼招待。曹世范他们刚动筷子,就发现不对劲。屋外脚步乱响,百余伪军把房子围了个水泄不通。原来,于德水白天就派人去五里外的营子据点通风报信,伪军两个连从西岭和北沟两面包抄过来。于德水这人,早投靠了伪军,当了汉奸,表面殷勤,背后下黑手。 曹世范他们弹药有限,只剩几发子弹,但没慌神。他用当地话喊话迷惑敌人,伪军头目在外试探,以为是自己人,露了破绽。曹世范他们抓住机会,开枪击倒几个探头的伪军。窗户碎了,伪军冲进来,他们就从后院突围。曹世范左手残疾,但单手甩手榴弹,炸了东墙根,伪军乱成一锅粥。张成利腿上中弹,曹世范背起他,往村外撤。战斗从天黑打到天亮,伪军恼了,烧了半个村子,村民哭喊一片。曹世范从玉米地开枪吸引火力,那些伪军胆小,一听枪响就腿软,很快就撤了。 这场遭遇战,曹世范先后毙敌12人,还护着重伤的张成利回到驻地。他的左手腕骨都磨烂了,但没哼一声。鲁中军区首长听说后,表彰他,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肖华叫他“单手英雄”,授予一等战斗英雄称号。山东军区号召大家学他这种在敌后坚持斗争的精神。这事也暴露了伪军和汉奸的勾结,让根据地军民更警惕。 曹世范的事迹在山东根据地传开了。大家说,他是真正的共产党战士,对党忠诚,对群众负责。抗日战争靠的就是这种精神,群众是我们的铜墙铁壁,但也得防着那些汉奸钻空子。于家岭的事提醒大家,敌后工作风险大,不能掉以轻心。曹世范没停下脚步,五个月后,在杏山子战斗中,他单手操作迫击炮,炸了敌人阵地,可惜中弹牺牲了。那是1945年的事,他才21岁。 回顾曹世范的一生,从投军到牺牲,不过五年光景,但他干的事够多。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他更坚定了信念。山东根据地那时正扩大,八路军靠游击战消耗敌人,曹世范这样的侦察员功不可没。他的故事不是传奇,是实打实的抗日经历。我们今天过太平日子,得记着这些先烈。要是没有他们抛头颅洒热血,哪有新中国。 曹世范的牺牲,让人惋惜,但他留下的精神永不过时。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今天,我们要继承革命传统,立足本职,贡献力量。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了,回想这些事,更觉得责任重大。
1944年,八路军侦察员曹世范执行完任务后,前往一位村长家中借宿。村长热情款待,
蕊蕊聊过去
2025-08-16 14:21:1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