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条活路吧!”2023年江苏一公司去酒店开培训会,结束后酒店服务员清理会场,便

烟雨评社 2025-08-16 14:15:13

“给条活路吧!”2023年江苏一公司去酒店开培训会,结束后酒店服务员清理会场,便把顾客43瓶没喝完的水倒掉。却不料,被领导当场抓住,并以“太浪费”为由进行罚款。可酒店觉得冤枉:顾客个人行为,凭啥罚我? 2023年,南京一家酒店的会议厅里,会议结束后,43瓶开封但是没喝完的矿泉水在桌子上放着,对于酒店保洁员来说,按照酒店的卫生规定,任何开封的食品饮料都必须处理掉,这是对下一位客人负责,总不能让客人喝这些别人喝过的水。 保洁员熟练地将一瓶瓶清澈的水倒进下水道,将瓶子放到黑色垃圾袋里统一回收。谁知,就在她快清理完时,门被推开了。几个身着制服、佩戴着执法记录仪的人员走了进来,一声“住手”让她当场愣住。 他们指出她的行为造成了严重浪费,并用镜头记录下了一切,要进行处罚。这位干了十几年保洁的阿姨既委屈又困惑,执行公司规定,倒掉这些开封过,有卫生隐患的水,怎么就成了一种“错误”。 酒店经理接到通知时几乎崩溃,“客人开会,随手拧开一瓶水,喝两口就放在那儿,我们总不能追上去问‘您还喝不喝了?’”他事后激动地抱怨,难道还要在客人离场时提醒“亲,桌上没喝完的水记得带走”吗? 在他看来,浪费的源头是顾客的消费习惯,酒店却要为此挨罚,实在冤枉。他也道出了行业的苦衷:把这些水回收再利用,消毒和人工成本远比买新水贵得多,更别提潜在的卫生风险了。 所以在成本和安全这两座大山面前,直接倒掉,成了整个行业心照不宣的规则。酒店的无奈,揭示了服务行业在引导消费和承担社会责任之间的尴尬处境。 对区市场监管局的人员来说,开出这张罚单的关键,并不仅仅是保洁员倒水的那一刻,而是一个更根本的疏忽:他们巡查了整个酒店,无论会议室还是大堂,没发现任何一张关于“节约用水、防止浪费”的提示。 在他们看来,这种批量浪费不是偶然,酒店作为服务提供方,在提醒和引导消费者节约这件事上,明显没有尽到法定义务,处罚的目的不在于惩罚个体,而是要通过这个典型案例,推动整个行业建立反浪费的自觉。 事件一经上网,迅速炸开了锅,网友们瞬间分化成不同阵营。有人力挺酒店,认为他们找错了对象,根源在于消费者的习惯,况且酒店倒水有卫生考量,这罚单实在有点冤。 但也有人坚决支持执法,认为浪费就是浪费,酒店作为经营者,提供服务的同时就该承担起管理的责任,责无旁贷。更有人将视角拉远,拿婚宴上整桌未动的菜肴被成盆倒掉作对比,质疑这种执法是不是有点“选择性”。 在激烈的争论中,各种解决方案层出不穷:比如酒店可以提供330毫升的小瓶水,从源头减少浪费;或者干脆换成精致的茶杯和桶装水,既环保又体面。 南京这家酒店迅速整改,不仅在各处贴上了醒目的反浪费标语,还对员工进行了培训,要求服务人员适时提醒客人。这起处罚,迫使企业开始正视“反浪费”这项法律义务,并将其纳入经营风险的管理之中。 减少浪费,从来不是某一方的独角戏,而是一个需要消费者、服务者和监管者三方联动的系统工程,无论是酒店还是个人,都应该有节约资源的意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不该仅停留在口号上,而要体现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行动中。 对此,你怎么看? 信源:新浪财经

0 阅读:3

评论列表

黑土地

黑土地

2025-08-16 15:11

扯蛋呢你问问罚款的人喝不喝如果喝了就给他了

烟雨评社

烟雨评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