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63年,唐太宗李世民最小的女儿新城公主病逝,得悉消息的唐高宗李治愤怒非常,

炎左吖吖 2025-08-16 11:38:47

公元663年,唐太宗李世民最小的女儿新城公主病逝,得悉消息的唐高宗李治愤怒非常,抓住驸马韦正矩就气愤的说:朕听说你曾对公主动粗?大胆! 唐高宗李治年仅三十岁的公主突然“暴薨”,生气的他下令逮捕并处死了驸马韦正矩。 新城公主生于贞观八年,是唐太宗李世民与已故挚爱长孙皇后最小的女儿。 她简直就是含着金汤匙降临的幸运儿。 父亲李世民更是将小女儿视为掌上明珠,十分宠爱。 年仅八岁,公主便被册封为“衡山公主”,打破了唐代名山大川不可封的旧例。 更罕见的是,太宗竟在册封时就赐予她实封食邑,提前赋予了连成年公主都未必能即刻享有的尊荣。 这份溺爱,为她的人生预设了一个令人仰望的起点,却也无形中拉高了外界的期许与未来的落差。 随着公主慢慢长大,婚事自然也成为太宗苦心筹谋的大事。 他曾为女儿选中两位“贵婿”。 第一位是诤臣魏徵的长子魏叔玉。 太宗亲临病榻,当着病重的魏徵面许诺此婚,用意既深又沉,既是对重臣的至高恩遇,也是为爱女寻一份稳固的依靠。 这本是板上钉钉的皇家赐婚。 然而,命运的转折比预想更残酷。 不久,太子李承乾谋反案发,牵连出侯君集、杜正伦等魏徵曾保荐的官员。 太宗震怒之下,怀疑魏徵结党,瞬间不愿意让自己的新城公主嫁给魏叔玉,直接废除了婚约。 年幼的公主或许尚不理解政治的残酷,但皇家婚姻与权力捆绑的真相也逐渐让她看透。 第二位未婚夫是长孙诠,长孙皇后同族的才俊。 选择母族,既是亲上加亲,也是对嫡妻最深情意的延续。 贞观二十三年,太宗为爱女精心置办嫁妆。 眼看着好事将成,却刚好太宗驾崩了。 突失父亲的新城公主被迫为父亲守孝三年,盛大的婚礼尚未开始便又被再次中断。 这段迟到的姻缘,终于在永徽三年由兄长、继位的唐高宗李治完成。 彼时,公主的封号也已由“衡山”改为象征新气象的“新城”。 婚后初期,公主与长孙诠琴瑟和鸣,情投意合,度过了她生命中少有的宁静幸福时光。 墓志上用“调谐琴瑟,韵偃笙簧”八个字记载了这段美好。 然而,皇家的水,从来静水流深。 永徽六年,李治为了巩固皇权,与外戚势力长孙无忌集团展开角逐。 斗争最终以长孙无忌的垮台告终,这位国舅爷被迫自尽。 而长孙诠作为他的亲族,未能幸免于难,被流放至偏远巂州后遭到“赐死”。 新城公主的幸福生活至此戛然而止。 失去挚爱的丈夫,她对胞兄李治产生了怨恨。 她不再梳妆,整日以泪洗面。 李治目睹妹妹的消沉,内疚油然而生,想方设法要弥补。 为了排解妹妹的苦闷,显庆四年,经另一位姐姐东阳公主推荐,李治为新城公主再次择婿,对象是出身京兆韦氏的韦正矩。 李治对这桩婚事寄予厚望,为了弥补对妹妹的愧疚,他甚至破格将韦正矩连擢八级,一跃成为正三品殿中监,简直就是一步登天。 韦正矩“夫以妻贵”,前程似锦。 可惜,事与愿违。 新城公主始终无法忘怀死去的长孙诠,丧夫之痛加上对强加婚姻的逆反,令她整日抑郁。 新婚夫妇之间,隔阂日深,史载两人“无礼”的传闻开始在坊间悄然流传。 龙朔三年二月,厄运降临。 病痛缠身的新城公主最终在郁郁寡欢中病逝,年仅三十岁。 噩耗传来,让李治心中充满了怒火与猜忌。 那些关于驸马“遇主不以礼”甚至“家暴”的传闻,此刻成了他发泄悲愤的出口。 悲痛之下的皇帝李治认定正是韦正矩的“暴行”害死了自己至爱的妹妹。 他什么都不问,。直接将韦正矩下狱处决,并连带将韦氏全族流放岭南。 连媒人东阳公主也因“荐人不力”受到牵连,被贬谪至偏远的集州。 而之后新城公主的葬礼,被李治强行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格,直接以皇后礼仪下葬在太宗昭陵旁。 超规格的哀荣,既是对妹妹的愧疚补偿,也是一种宣告皇权尊严不容触犯的震慑。 然而,盛怒终会消退,尘埃必然落定。 数年后,冷静下来的李治或许在臣子的谏言中,或许凭借查访,意识到当日的裁决过于草率与严酷。 史籍虽然语焉不详,但后续的处理证明了皇帝的转变。 朝廷重新调查韦正矩案,结果发现那些关于他虐待公主的指控多为谣言,并无确凿证据。 所谓“家暴”,更像是外界对公主长期抑郁、夫妇关系不睦的误解或夸大。 韦正矩成了帝王一时怒火与流言蜚语的牺牲品。 朝中重臣薛克构当时就曾叹息:“吾闻新城以病而卒,夫子受其戮辱。” 一针见血地道出了其中冤屈。 李治最终为韦正矩平反昭雪,并将他的遗骨迁入新城公主墓合葬。 这迟到的“同穴”,是对无辜枉死的驸马的告慰。 新城公主的一生起点光芒万丈,却因皇权更迭与政治倾轧一次次与幸福失之交臂。 两次“被赐婚”,她的婚姻从未真正掌握在自己手中,只是父兄权力下的棋子。 而韦正矩的遭遇,更是揭示了皇权的风云突变。 生于天家,纵有万般宠爱,终难逃权力对个体命运的无情拨弄。 主要信源:(新城公主 - 百度百科)

0 阅读:106

猜你喜欢

炎左吖吖

炎左吖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