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周迪道被捕,面对酷刑,他很快选择了投降,但没多久,他就给上级写了一封

曦月谈 2025-08-16 11:35:56

1944年,周迪道被捕,面对酷刑,他很快选择了投降,但没多久,他就给上级写了一封信:“日军争取我投降,我无法逃脱,不如将计就计!”   1945年8月,日本投降的消息像一阵旋风席卷宁波,就在那天傍晚,宁波伪政府在城里最气派的酒楼里,摆了一桌丰盛的酒席,为一位“忠心耿耿”的“汉奸”送行,那位坐在主位上的人,叫周迪道,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送行的人一边敬酒一边拍胸口说“以后还得靠你保命”,谁也没想到,酒席一散,周迪道就带着一车武器和六十多个“投靠他”的伪军,径直开往四明山,回到了他真正的队伍——新四军。   从头说起,周迪道十五岁走上革命道路,十六岁加入中国共产党,那时候,他在宁波一带做情报工作,传信息、送物资、掩护同志,干得干净利落,从不出错,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被编入新四军宁波军分区,一边带兵打仗,一边负责筹集物资,1944年,前线情况紧张,后方物资几乎断供,新四军靠挖野菜、啃树皮坚持下来,军分区决定派人到敌占区筹集军费,任务落到了周迪道头上。   他换了身份,装成做生意的小贩,带着几件破货走进宁波城,刚到城里,就赶紧联络了一些愿意帮忙的商人和老乡,靠着人脉和口才,很快凑了几千块银元,正当他准备扩大筹款规模时,一个认出他的汉奸偷偷告了密,周迪道被日伪宪兵抓进监狱。   那座监狱阴暗潮湿,号称“活人地狱”,刚进去的那几天,他咬紧牙关,什么都不说,也不求饶,他知道敌人迟早会动真格,不如先做好最坏打算,但出人意料的是,他并没有马上遭到严刑拷打,反而有人送来热饭热菜,还安排他一个人单独关押,没过几天,一个日本军官亲自来看他,说是要谈一谈。   对方没有动手,反而好声好气地给他画饼,说只要愿意“合作”,待遇绝不会差,周迪道心里明白,这是敌人的软刀子,他假装犹豫,装出一副“勉为其难”的样子,答应帮忙,不久,他就被释放,住进了带庭院的宅子,吃穿用度一应俱全,甚至还有人伺候。   他知道,敌人还在试探,必须演得像,于是开始在城里“活跃”起来,表面上,他跟伪军同吃同喝,同进同出,甚至会在街头“抢”百姓的财物,可到了晚上,他悄悄把银元塞回人家门缝,他把自己“藏”进一个“汉奸”的身份里,敌人渐渐放松了警惕。   趁着这个空档,周迪道写了一封密信,藏进香烟盒,交给一位擦鞋的地下交通员,这封信送到了新四军军分区,信里写得清楚,他是在“诈降”,请组织放心,并请求批准继续潜伏,收到信后,军分区成立了一个新的情报小组,代号“400”,由周迪道负责。   接下来的日子里,周迪道像踩在刀尖上,他一边继续扮演“归顺者”,一边秘密策划情报传递和物资运输,他利用“麻将桌”输光钱的借口,让伪军去搜刮民财,再偷偷补偿百姓;他借口“去上海采购”,把药品藏进日军高级军官的行李箱,成功运回根据地,他还曾经策划营救女党员徐笑奇,假装娶“新娘”,婚礼当天把人从刑场救回。   除了这些,他还利用敌人对新闻的关注搞起了“时间差”战术,他从军分区拿到几天前的战报,修改成“情报”,交给日本特务机关,等他们按“情报”去围剿,新四军早已转移;几天后报纸再刊出战斗消息,敌人反而更加信服他的“准确”。   危险随时可能降临,1945年春天,“400小组”的一名成员王福林不小心暴露了痕迹,敌人开始跟踪他,周迪道立刻要求他撤退,可对方舍不得未完成的任务,周迪道坚持不能冒险,安排他暂时躲藏,几天后,日军查无实据,只能放弃调查,王福林因此得以脱险。   随着日本战败在即,局势越来越混乱,周迪道决定趁这机会,再做一次大的,他找到日军宪兵司令,装出一副悲愤模样,说自己这些年在伪政府如何“忍辱负重”,如今日本失败,愿意为和平做出贡献,他甚至主动请缨去联络新四军,说可以帮忙“交涉”。   宪兵司令慌乱中急于自保,竟然信了,不但把两部短波电台和一批轻武器交给他,还派车送他出城,周迪道趁机把早已策反的一百多名伪军带上车,一起开往新四军根据地。   他回到队伍那天,正是战争结束的前夕,那些曾被他“抢劫”的老百姓,发现米缸下面压着银元;那些被他“查封”的药铺,夜里悄悄收到一箱药品,他没有解释,只是继续前行,他从未说过自己牺牲了多少,也没讲过潜伏日子有多难,他说得最多的,是任务完成没完成,同志安全不安全。   抗战胜利后,他被调到华东局参与后勤工作,负责组织粮草和民工,淮海战役期间,他带着大批民工,用手推车日夜为前线运送弹药和粮食,新中国成立后,他转到公安系统,继续从事隐秘斗争,参与破获多起间谍案件,一直到退休。

0 阅读:34

猜你喜欢

曦月谈

曦月谈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投稿请私信~ 十分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