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日军2000兵力趁着过新年,在武家湾包围了2团,团长却下令不准开枪,正当日军以为可以得手,不料等他们攻入武家湾后,八路军却消失无影无踪,而且在山谷里面躺着有过百名日军的尸体。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0年正月初,河北曲阳的武家湾村刚刚被白雪覆盖,寒风从山谷深处吹来,刮得人脸生疼,村里人却忙着贴春联、蒸馒头、挂灯笼,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二团也驻扎在这里,战士们一边帮着村民修屋扫雪,一边准备过年,看上去岁月静好,实则暗流涌动。 团长萧思明早就感觉不对劲,这不是第一次和日军对上了,这一带山路易守难攻,又是晋察冀的要地,敌人吃了亏,一定不会善罢甘休,他没有把警觉挂在脸上,却早早地安排了三道警戒线,还让特务连乔装成农民,在村口晃来晃去,他清楚,敌人疑心重,看到人反而不敢轻举妄动。 那年春节,二团和村民一起过大年,鞭炮响、锣鼓喧、热气腾腾的饺子端上桌,战士们唱着小调,孩子们追着打雪仗,就在这热闹景象中,民兵哨兵悄悄返回,带来了重要情报,日军正在集结,目标很可能就是武家湾,萧思明没有惊动任何人,继续指挥舞狮、安排联欢,他明白,一旦露出慌乱,敌人就会更快动手。 到了初二晚上,日军先头部队已经潜伏到了村外山坡,他判断敌人不会立刻发起总攻,而是先派小股部队侦查,于是,他命令部分部队悄然撤离,带着村民从后山小路转移;同时,挑选出一支突击队,手持大刀、长矛、刺刀,埋伏在穿村而过的山谷两侧,战士们全都身手敏捷,擅长夜战,没有人带枪,他打的就是冷兵器的主意,枪声太容易暴露目标。 夜深了,村口的“农民”还在炉边烤火、剁饺子馅,日军先头小队在暗处观察许久,没发现异常,误以为守军松懈,他们没想到,那些不经意露出的步枪枪托,正是萧思明故意留下的“破绽”,敌人以为发现了机会,便派出一百来号人悄悄尾随“回村”的战士,想趁着夜色摸进村子。 这些人刚一进入山谷,还没来得及反应,埋伏在左右山坡的突击队便扑了下来,没有口令,没有枪响,只有刀光雪影,战士们从高处冲下,借着夜色迅速分割敌人,山谷狭窄,日军队形被打乱,无法组织抵抗,有人想开枪,却被同伴大喊制止,因为他们早被要求不能轻易暴露目标。 战斗持续了一个多小时,雪地里到处是倒下的身影,空气中弥漫着血腥和寒意,等最后一名敌人倒下,突击队迅速清理战场,将缴获的武器集中藏好,随即撤回山林,整个过程悄无声息,外面的日军大部队还以为只是过年的炮竹声。 天快亮时,敌人大部队赶到武家湾,他们鱼贯而入,却发现村子早已空无一人,热腾腾的锅灶还在冒着烟,桌子上的红枣馒头还没凉透,他们四处搜查,却连一只鸡都找不到,指挥官暴跳如雷,但无计可施,当他们进入山谷,看见满地的尸体时才意识到,自己落入了圈套。 萧思明并没就此收手,他早已安排各营在周边高地布好阵地,等敌人犯错,他判断敌人会因愤怒而贸然进攻,于是命令一营占据东侧山头,二营守住撤退路线,三营作为机动队随时支援,战术重点不是死守,而是诱敌深入、逐层包围。 敌人炮击开始,猛烈的火力覆盖了整个南山,他们以为能像往常一样靠火力压制,然后徒步推进,然而,冲上山头后,却只看见一地雪,连个影子都没有,正当他们疑惑时,二团各营同时发起反击,从三面包抄,将敌人困在山谷和村口之间。 战斗异常激烈,白刃战、地雷、伏击交错进行,不少战士手持长矛、刺刀,直接冲上去与敌人肉搏,尤其是三营的十连,死守山头,挡住了敌军冲击指挥所的路线,伤员被民兵和妇女用拖板、门板抬下山,及时救护,附近几个村的民兵也赶来支援,有的协助转移群众,有的设伏炸敌,扁豆角村的地雷阵甚至炸毁了一整辆敌军运输车。 战斗从清晨打到傍晚,敌人接连失败,士气低落,他们已经意识到这场战斗无法取胜,开始向灵山镇方向撤退,萧思明并未放松,命令二营紧咬敌尾,一营从侧翼打援,三营则守好出口,防止敌人回马枪,敌人沿路逃窜,一路遭遇埋伏和阻击,经过太平庄时,被十二连狠狠拦了一道;跑到竹林村,又被四连和民兵堵上一通猛打。 等他们拖着残兵败将回到灵山据点时,已损失惨重,完全失去了再度出击的能力,原本想趁春节打八路军一个措手不及,却反被打得落花流水。 武家湾这场战斗,是一次冷兵器与智慧的结合,没有重武器,没有空中支援,全靠地形、判断、队形和耐心,萧思明用一套几乎“古典”的战法,让敌人吃尽苦头,而这一仗,也成了后来八路军战术教材中反复讲解的经典案例。
1940年,日军2000兵力趁着过新年,在武家湾包围了2团,团长却下令不准开枪,
百年战争录
2025-08-16 11:20:46
0
阅读: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