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发声,武大某些人危险了……武大杨某媛的事,发酵了已经大半个月了,但是这件

庚黑星君 2025-08-16 03:40:07

新华社发声,武大某些人危险了……

武大杨某媛的事,发酵了已经大半个月了,但是这件事到目前为止,似乎并没有任何进展。

反正不是说要复核,就是说要等上级安排。

有些人不是喜欢“等上级”吗?这不,上级出来了。

最近,新华社发布了一篇评论文章,是这样的:

在这篇评论文章中,新华社明确指出,明明是职权范围内的分内事,非要等上级发话; 明明是事实清楚,应及时回应的问题,偏要层层上报耗到舆论升温。一段时间以来,“等上级通 知”听领导安排”成了一些人在面对舆情时的高频用语,这其实就是一种”向上甩锅的表现。

而且新华社还在评论文章里严肃指出,“向上甩锅”的背后,是“既不对上负责,也不对下负责,只对自己负责”的精巧算计与明哲保身:

不得不说,还得是新华社啊,一眼就看出了一些人心里的小九九,一句话就让一些人心里打着的小算盘现出了原形,替大众说出了大家想说但又不敢说的话——解气啊!

而新华社的这篇评论文章出来后,一些人可能就危险了。

我认为,这些人后续的职业前途与职业声誉,很可能会因此出现一定程度上的危机。他们会不会因此被调动、警告或者问责我不确定,但若后续他们继续这样消极应对,那这些人如今手上原有的某些资源,大概率会被削减。

而就在新华社的这篇评论文章发表出来后,在这篇文章的评论区,则一边倒的全部都是这样的画风:

从这些评论能看得出来,某些人的处理问题的方式,是既得不到上级的肯定,也得不到大众的认可,可以说某些人为了明哲保身,真的是把所有人都得罪了……

其实再回想一下杨某媛事件你会发现,几年前事情刚被爆出来的时候,当时处理这件事的人,那时候是非常雷厉风行的;然而当这几天法院判决出来之后呢,处理这件事的人,则立刻变得拖拖拉拉,迟迟不敢下手了……

写到这里,我想到了一本有关职场领导力的书里的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就是:你觉得在职场中,哪类人的破坏力最大?

① 会处理问题,做事雷厉风行的人;

② 会处理问题,做事拖拖拉拉的人;

③ 不会处理问题,做事却雷厉风行的人;

④ 不会处理问题,做事还拖拖拉拉的人。

关于这个问题,我估计很多人都认为答案是④,因为按常理来看,在职场中不会处理问题,而且做事拖拖拉拉的人,在职场中的破坏力看上去确实很大。

但是实际上,正确答案非常违反常理——因为正确答案不是④,而是③。

为什么“不会处理问题,但做事却雷厉风行的人”在职场中的破坏力最大呢?

因为实际上,这种人在职场中,常被误认为“执行力强”。这种人,很多时候只会看表面问题, 所以他们处理问题起来就会特别快。

所以在没出事前,这种人是非常容易得到领导信任的。

但是当这种人得到领导信任后,破坏力就开始显现了。

因为在没出事之前这种人很容易得到领导信任,所以这种人在没出事前,在职场中常常会被赋予很高的权限。

因为权限高,所以这类人犯错误的空间就会变得非常大,而且因为这类人做事又非常雷厉风行,所以他一旦权限变大后,他们很可能就会不停地做错事,而因为他做事又非常雷厉风行,所以此时你再想纠正他的错误,再想追过去拦住他以规避一些损失,就已经来不及了。

所以说,这种不会处理问题,做事又非常雷厉风行的人,在职场中的破坏力是很大的,相比于那种不会出了问题,但做事又拖拖拉拉的人而言,后者因为不会做事,所以在职场中他是得不到很大权限的,所以不用担心他做错事后波及的范围。而且这类人做事拖拖拉拉,所以一旦发现他准备做错事的时候,我们还是可以追过去让他改正,以规避一些损失的......

所以说在职场中,如果你是一个团队负责人的话,那你一定要警惕那些团队中不会处理问题,但做事却又非常雷厉风行的人,因为这种人,是在用行动速度掩盖思考深度,因此这种人对团队的破坏力,是最大的。

而且更让人无奈的是,这种做事雷厉风行的人往往在犯错后,后续大概率又会变得拖拖拉拉、唯唯诺诺(因为他习惯了用行动速度掩盖思考深度,所以他在犯错误之后是不知道怎么弥补的),所以这时候,你则是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

所以当你作为一个团队的负责人的时候,我建议你要做的一件事就是,一定要找出团队里“不会处理问题,但做事却雷厉风行的人”,然后减少让其接触核心任务的机会,同时规避对其委以重任。

因为身为一个团队负责人,必须要明白的一件事,那就是——未经思考的执行力,是团队衰败的加速器。

0 阅读:3
庚黑星君

庚黑星君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