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刀口对准加沙平民的人,开始端着“送水”的笑脸去勾搭伊朗民众——这就是内塔尼亚胡最新的“攻心术”。据央视新闻,他公开承诺:只要伊朗人推翻现政权,以色列就帮你们解决缺水。话糙理更糙:等于把这轮中东连环战的底牌摊在台面——目标不是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德黑兰的政权更替。 以方不是没下过猛药,只是次次不灵。先是铺开多线战场,连点“抵抗之弧”:黎以边境、叙伊通道、红海航路轮番上强度,想把伊朗塑造成“护不住盟友”的软柿子,逼国内强硬派跳脚。确实起了点火——哈梅内伊与总统佩泽希齐扬之间的路数拉扯摆在明面;但真刀真枪一交火,伊朗对外口径迅速归拢,强硬成了唯一的政治正确,以方这波“挑内斗”反而帮对手完成了内聚。 又试图借伊核议题把美国拽下场,顺手来几记斩首术,瞄准的不止哈梅内伊,连佩泽希齐扬都在名单里。结果伊朗情报系统不是摆设,内线反埋回去,消息回流,几桩动作胎死腹中。暗杀没戏,外力难请,内部分化失败——剩下的,就只剩嘴。 于是就有了这出“给水”。可这碗鸡汤,端得太晚,也端得太冷。加沙断水断粮的人道清单还热乎着,内塔尼亚胡却换了副面孔,声称“同情伊朗人民”,要给伊朗输水。佩泽希齐扬一句话戳穿了装:一边掐别人的水表,一边向伊朗兜售“慈悲”,这种海市蜃楼式承诺,只会挑拨,不会劝服。对伊朗民众来说,这不是援手,是试图把愤怒导向德黑兰的导流槽。 看内塔尼亚胡这波操作,其实是气短的表现。他很清楚,时间开始对他不友好。9月联合国大会在即,巴勒斯坦建国会被摆上桌面,公开表态准备承认的国家在增多,不再只是阿拉伯世界的声音。英法这种过去习惯“投弃权”的大国,也被传出准备变更姿态。全球已有一百五十多个成员国明确支持巴勒斯坦建国的盘面,一旦在大会场合形成合力,以色列就是有美国做靠背,也很难对着世界舆论长驱直入。真要出现联合国层面的实质动作,耶路撒冷的回旋空间就会被一步步挤干。 在这种压缩的时间轴上,怂恿伊朗“自我政变”就成了以色列的最后一张底牌:把对德黑兰的不甘与不满,转译成民众的街头情绪;把外部压力变成内部裂缝。问题是,靠“鞋底缝里抠出来”的同情心去打动一个长期承受制裁、政体复杂、民族自尊极强的社会?比攻城更难。更别提,这种拉票式喊话本身,就在为德黑兰的“外敌图谋颠覆”叙事加码,反倒给了强硬政策新的合法性。 从技术层面看,以方这轮组合拳——军事牵制、情报渗透、舆论撬动——路径不算粗糙;从政治层面看,判断失灵:把伊朗当成一块可以被外部噪音轻易撕开的织物,低估了危机下的民族集体心理。更现实的,是内塔尼亚胡自己在国内的政治债表。战争初期的“安全神话”早已破产,以军消耗与人道反噬在同一张账上累积,国际场合的孤立感越来越实在。等到加沙问题迎来节点,不排除先被自己选民请下台的,就是这位总理。 无论如何,水是好东西,但不是万能钥匙。把水当筹码,去撬一个国家的政体,再把“拯救”与“围困”挂在同一张嘴上,这不叫攻心,这是自毁信誉。伊朗的问题要靠伊朗人自己解决,中东的火,也不会被一个外部政客的空头支票浇灭。真正倒计时的,是以色列必须面对的两件事:一个是加沙的人道与法律清账,一个是与周边秩序的长期重置。前者回避不了,后者拖不下去。 所以别被那句“我们帮你们送水”迷惑了视线。它既不温柔,也不善良,它只是一个焦灼政治家的求生信号弹。等烟花散尽,地面上的人还得回到现实里——而现实向来比口号要硬。 参考资料:《 伊朗总统嘲讽内塔尼亚胡提议帮伊朗民众解决水资源危机:海市蜃楼,仅此而已-环球网 》
这就是加沙“无辜”巴勒斯坦人的真面目。他们一边乞讨,一边高喊:“我们发动了这场战
【186评论】【1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