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的“可汗”战机卖得好,实际上是给中国挖的一个坑,中国已经多次踩坑,从直10开始就不再上当了。这次可千万别上当。 先瞧瞧这 “可汗” 到底是何方神圣。去年土耳其航展上,它倒是摆了个全尺寸模型,机身上刷着花哨的隐身涂层,机翼下挂满了国产导弹。 可懂行的人一眼就能看出猫腻:机头雷达罩的尺寸根本塞不下宣传中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尾喷口的设计连基本的红外隐身处理都没做。 更讽刺的是,土耳其国防部长试驾模拟器时,屏幕上弹出的航电界面,赫然是美国 F-35 的训练软件盗版。就是这么个半成品,凭什么让各国心甘情愿掏钱? 答案藏在土耳其玩了半辈子的 “技术共享” 套路里。当年巴基斯坦买土耳其 T-129 直升机,对方承诺转让 30% 的生产线技术。 结果呢?核心的涡轴发动机零件必须从土耳其原厂采购,连更换刹车片都得付专利费。巴基斯坦咬牙生产了 12 架后,发现总成本比直接买整机还贵三成。 这种把戏,中国早在直 - 10 研发时就领教过。2006 年,我们和土耳其谈好合作研发涡轴发动机,对方拍着胸脯说能搞定单晶叶片技术。 等到中国把飞控系统的核心算法作为交换筹码交出去,土耳其突然翻脸:“想拿发动机?再追加 2 亿美元,还要共享直 - 10 的全部试飞数据。” 那回是真把中国逼急了。科研团队在四川某深山里搭起临时实验室,72 名工程师轮班倒,用三年时间啃下了单晶叶片的工艺难关。 现在直 - 10 装的国产涡轴 - 9 发动机,不仅推力比土耳其方案还高 15%,在西藏高原的可靠性更是甩对方几条街。 土耳其的军贸套路从来都是 “先给糖再喂毒”。2013 年他们招标远程防空系统时,把中国红旗 - 9 夸上了天,说性能秒杀 S-400。 等我们把实弹打靶数据交上去,他们转头就拿着这些参数去压欧美厂商的价,最后宣布 “考虑本土研发”,让中国白忙活一场。 这次 “可汗” 战机的操作更绝。土耳其对外宣称 “联合研制”,实际上把各国的钱套进来后,转头就去欧洲买现成的航电系统。 意大利塞莱克斯公司已经接了订单,要为 “可汗” 生产雷达告警器 —这玩意,正是当年欧盟对华禁运的敏感设备。 巴基斯坦之所以上钩,背后有本难念的经。美国对 F-16 的升级卡得越来越死,连发射 AIM-120 导弹都要提前报备;俄罗斯的苏 - 35 产能全给了俄乌前线,根本顾不上外贸订单。土耳其抛出 “允许在巴基斯坦建总装线” 的诱饵,正好戳中了他们想摆脱对美俄依赖的痛点。 可巴基斯坦忘了,土耳其自己的航空工业就是个 “组装厂”。F-16 生产线开了三十年,至今连弹射座椅的校准都得靠美国工程师上门。 去年土耳其想给 “可汗” 换国产发动机,结果把 TF-X 项目的图纸翻遍了,连压气机叶片的角度都算不明白,最后还是偷偷买了乌克兰的报废发动机拆零件研究。 再看印尼,他们签单时更离谱 — 国防部长连 “可汗” 的基本作战半径参数都没问,只关心能不能用棕榈油抵部分货款。这种把军购当贸易谈判的操作,怕是忘了当年买韩国 KF-21 的教训:交了 4 亿美元研发费,结果连航电代码的修改权限都拿不到。 中国现在看这些热闹,心里跟明镜似的。从歼 - 10C 换装国产涡扇 - 10B,到歼 - 20 实现全谱系国产化,每一步都踩过 “技术依赖” 的坑。 就像去年珠海航展上,歼 - 16D 电子战飞机公开亮相,那些曾经被卡脖子的雷达干扰技术,如今成了我们对外出口的拳头产品。 土耳其大概以为,靠着耍小聪明就能在航空领域弯道超车。可他们忘了,战机研发不是搭积木 — 美国不会把 F-22 的隐身涂层配方给你,英国也不可能转让 EJ200 发动机的单晶叶片工艺。 那些现在抢着买 “可汗” 的国家,迟早要面对一个现实:交了钱可能连试飞员培训手册都拿不到完整版本。 中国早就把话说透了:核心技术买不来、讨不来。当年直 - 10 的工程师们在实验室墙上贴过一句话“今天的妥协,就是明天的卡脖子。” 现在看来,这话不仅是说给我们自己听的。 这波 “可汗” 战机的抢购潮,与其说是军贸交易,不如说是一场豪赌。只是不知道最后揭开底牌时,那些押注的国家,能不能承受得起血本无归的结局。
现在土耳其可以说是焦头烂额,山寨版的可汗战斗机虽然订单大卖,印度尼西亚、埃及、巴
【74评论】【47点赞】